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团队成员

李春玲

个人主页:http://www.sociology.cass.cn/pws/lichunling/default.htm

 

李春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主任,《青年研究》副主编。199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博士,曾经是法国高等师范学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是社会分层与流动、教育社会学和青年研究。主要著作包括《性别分层与劳动力市场》,《比较视野下的中产阶级形成:过程、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后果》,《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趋势的实证分析》,《中国城镇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理论》,《Rising Middle Classes in China》,《态度与境遇:80后的社会学研究》(即将出版)。最近主持的研究项目包括:《当代中国青年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研究》20122015);12所高校在校生和毕业生追踪调查》(20122015);《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生活和思想状况调研》(20112012);《中国社会中间阶层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20102014《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平等----对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的考查》(2009-2012);《境遇与态度:“80后”的社会学研究》(20092012)。

 

 

出版成果:

著作

Rising Middle Classes in China, 2012 Paths International

《性别分层与劳动力市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比较视野下的中产阶级形成:过程、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后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断裂与碎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趋势的实证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中国城镇社会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社会分层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李春玲,吕鹏)

80年代以来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限(合著)

《青年价值观演变研究》,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合著)

《职业妇女的发展、参与和社会地位》,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合著)

论文

“如何定义中国中产阶级:划分中国中产阶级的三个标准”,《学海》2013年第3期第6271

“中国中产阶级的特征:混杂的成分、多重的认同”,李成主编《“中产”中国:超越经济转型的新兴中国中产阶级》,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2月,第124145

80后现象的产生及其演变”,《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第8287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新变化及对策”,《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2013年第4期总第625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变化——基于12所高校毕业生的追踪调查”,陆学艺等主编:《社会蓝皮书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月。

80后大学生就业调查”,《改革内参》  43/2012  2012年11月16出版,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新变化及对策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12年第167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新变化及对策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研究报告》2012年第154

“庞大的人口数量与巨大的消费能量:中国中产阶级的收入变化与消费潜力”,《博鳌观察》201210月,第132134

8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第4553页。

80后及80后知识精英调查报告”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李春玲、朱迪)

“青少年研究综述:新时代的新主题”,《中国社会学年鉴:20072010》,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年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7月(合著:李春玲、孟蕾、吕鹏、施芸卿、陈昕)

“中国中产阶级的多重面貌”,李培林等主编《金砖国家社会分层:变迁与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第305324

“中国教育不平等及对社会分层的影响”,李培林等主编《金砖国家社会分层:变迁与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第444462

“农民工与社会流动”,《中国社会》(李培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市场竞争还是性别歧视——收入性别差异扩大趋势及原因解释”,吴小英主编《家庭与性别评论》Vol.3(2011)149172

“中产阶级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第210218

“新时代的新主题:20072010年青年研究综述”,《青年研究》2011年第3期第8793页。(合著:李春玲、孟蕾、吕鹏、施芸卿、陈昕)

“数据误差的调整效果的评估”,《社会学研究》2011年第3期第5463页。

“数据误差的调整效果的评估”,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2011年第5

“寻求变革还是安于现状:中产阶级社会政治态度测量”,《社会》2011年第2期第125152页。

“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状况”,《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第7587页。

“中产阶层的现状、隐忧及社会责任”,《人民论坛》20112月(中)第1417页。

“中国中产稳定崛起:金融危机后北京和上海的中产阶级现状”,《社会观察》2011年第2期第2628页。

“‘80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李春玲、吕鹏)

“职业、行业和单位的性别隔离”,《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心态》(孟宪范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考查”《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三期第82113

“意识形态变迁与中国社会分层研究”,《中国研究》,NO.782010.5883页。

培育有社会责任感的中间阶层,《人民日报》201042210版。

“阶级与阶层: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分层研究”,《改革开放 繁荣发展——中国社会发展和依法治国的实践与探索》,中国社会科学社会政法学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0

“教育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家庭背景对男性和女性教育地位获得的影响”,谭琳、姜秀花主编:《妇女/性别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中国社会分层研究30年”,《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王伟光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5月,第217222页。

“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09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2009年第5期).

“教育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第1

“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牛凤瑞、潘家华、刘治彦主编《中国城市发展30年(1978-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工资水平调查报告”(李春玲、王伯庆),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09: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中国中产阶级的增长及其现状,《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5

“我国社会分层研究3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92

“中国中产阶级的沉浮:自变量与因变量”,《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7期(合著)。

“市场竞争还是性别歧视:收入性别差距扩大趋势及原因解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8年第2期。

“移民与社会流动”,《社会学与中国社会》(李培林、李强、马戎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中产阶层的增长趋势”,《学园》2008年第1

“市场竞争还是性别歧视:收入性别差距扩大趋势及原因解释”,《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2期第94-117页。

“市场竞争还是性别歧视:收入性别差距扩大趋势及原因解释”,《新世纪华人社会面貌——社会指标的分析》,黄绍伦、尹宝珊、梁世荣主编,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2008

“中产阶层的增长趋势”,《华夏时报》,20081713日。

“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分层”,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7年第1211-17页。

“中国的社会流动与社会阶层”,《中国研究》2007年春秋季合卷

“我国中产阶层的增长趋势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07年第34期。

“我国中产阶层的增长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1115

流动人口地位获得的非制度途径——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之比较,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07年第2期。

“城乡移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第5-11页。

“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分层”,《新华文献》2007年第22期第11-15页。

“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分层”,《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城乡移民与社会流动”,《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第88-94页。

“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制度与非制度路径: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的地位获得过程之比较”,《社会学视角下的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流动人口地位获得的非制度途径——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之比较,《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5

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想象”,李友梅、孙立平、沈原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理论与实证(转型与发展 1辑)》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流动与非流动劳动力的地位获得之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1110

“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中国社会学》(第四卷),20059

“各阶层的社会不公平感比较分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9月。

“社会分层研究的新趋势”,《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北京日报》2005725

“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712

“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分层”,《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2

“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2期第74-102

“社会阶层的身份认同”,《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第108112

“社会群体的收入差异:两极分化还是多层分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国民经济管理》2004年第8期第91-201

“社会群体的收入差异:两极分化还是多层分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社会学》2004年第9期第51-62

“中国内地的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香港、台湾和中国内地的社会阶级变迁》(刘兆佳、尹宝珊、李明堃、黄绍伦编),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2004

“社会群体的收入差异:两极分化还是多层分化”,《战略与管理》2004年第3

“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中国社会分层》,李培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

“十大社会阶层的划分”,《当代中国社会流动》,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

“十大社会阶层的来源与流向”,《当代中国社会流动》,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

“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论与方法说明”,《当代中国社会流动》,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7

“中国社会分层与生活方式的新趋势”,《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第1

“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的构成及比例”,《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2

“中产阶层:一个倍受关注的社会群体”,《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年》,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

“中国当代中产阶层的构成及比例”,《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6

“当前中国人的社会分层想象”,《社会学研究与调查》,2003年第四集

“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

“文化水平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3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经济分化”,《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4

“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状况分析” 《新视野》,2002年第3

“中国目前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2年》,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陆学艺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

“建构社会阶层分类体系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5

“建构社会阶层分类体系的几个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2

“过渡时期的城镇社会阶级结构”,《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

“职业结构和城镇青年的社会流动”,《青年研究》1997年第10

“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城镇社会流动”,《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4

“性别意识对女性职业成就的影响”,《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1

“青年的道德和法律价值观:北京、广州、香港三地比较研究”,《青年研究》1994年第1

 

“With great population comes great spending power: changes in income and consumption potential among the Chinese middle class ” , Boao Review 1 Oct. 2012 No.2, pp116-118

“Migrant workers and social mobility”in Chinese Society: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edited by Li Peilin, London: Routledge 2012 pp.217-241

“The Free-Market State or the Welfare State?” in At the Crossroads of Post-Communist Modernisation: Russian and Chin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edited by Christer Pursiainen, Palgrave Macmillan, 2012

“Sociopolitical Change and In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fluences of Family Background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the Acquisition of Education (1940-2001)”,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 Vol.45 No.1 2012

Social Mobility and Social Class in China: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ragenerational Mobility Models Before and After the Economic Reforms, edited by Laurence Roulleau-Berger and Li Peilin, European and Chinese Sociologies: A New Dialogue, Boston: Brill 2012

“Profile of the Middle Class in China”, Sociology & EconomyBulgarian, 2011 No.1 Pp.52-66.

“Characterizing China’s Middle Class: Heterogeneous Composition and Multiple Ideentities”, Cheng Li, edited, China’s Emerging Middle Class: Beyo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Washington: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10, Pp.135-156.

“Sociopolitical Changes and Inequality in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in China: To Different Trends: 1940-2001”, Paul Attewell and Katherine S. Newman, edited, Growing Gaps: Educational Inequality around the Worl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Pp.139-161

“Gender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hina”, Women of China, March 2002

“The class structure of China’s Urban society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XXIII No.1 Spring 2002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nges and Inequality in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On the Impact of Family Background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1940-2001)”,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XXIV No.4 Winter 2003

“Socio-political change and Inequality in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impact of Family background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1940-2001)”. 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38(4), 6-36. 2006

 

“现代中国にぉける社会阶层と经济格差”,《中国研究月报》,Vol.57 No.2(No.660), 20032月号

“现代中国にぉける社会移动——改革•开放前后の移动モデルの比较”,《东アジアの阶层比较》,园田茂人编著,东京:日本中央大学出版部 20053

階層•ぅイフスタイル”,《中国总览》(2004年版),株式会社ぎょラせい2004

不平等の扩大が中国を蚀む”, 园田茂人主编, 《中国社会はどこへ行ㄑガ》,日本岩波书店2008

 

Mobilite sociale et classes socials en Chine: etude comparative des modeles de mobilite intragenerationnelle avant et après les reformes economiques, La nouvelle sociologie chinoise, Sous la direction de Laurence Roulleau-Berger et Guo Yuhua, Li Peilin, Liu Shiding,Paris:CNRS Editions,2008

Migrations Villes-Campagnes et Mobilite Sociale,La Societe Chinoise vue Par Ses Sociologues, Sous La direction Jean-Louis Rocca, Paris: Sciences Po Les Presses,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