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佩剑的孔子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北广场上悄然矗立起了一座孔子的塑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尽管为宽袍大袖所掩,还是有人注意到,与往昔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迥然有异,这是一位佩剑的孔子塑像。
孔子竟然配剑,孔子怎么能够佩剑?这不免让一些人大跌眼镜。谁不知道孔门倡导的待人准则是温、良、恭、俭、让,孔门的诗教讲求的是温柔敦厚,他老人家怎么竟成了一位仗剑的武士?
胡适之先生早年曾作有《说儒》一文。他引用《说文》:“儒,柔也,术士之称。”因此认为“儒”字从需而训柔。他进而将这一训释加以推广,认为凡从需之字,大都有柔弱之义,如“懦,弱也。”“孺,乳子也。”“懦,驽弱者也。”这篇文章的影响尽管很大,但也不是没有可议之处。孔子固然讲仁,但他又说:“仁者必有勇。”《论语》中记载,子路初次拜见老师,孔子问他有何喜好,他就回答说:"好长剑。"学者李远山曾考证过,孔子身高约合1.89公尺以上,力“能举国门之关”,只是“不肯以力闻”而已(文见《社会学家茶座》总第九辑)。一句话,孔子不仅儒雅非凡,而且孔武有力。历史上的他,实在是个文武兼资的人物。
然而,“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从什么时候,这位儒门先师身上的男人气概逐渐失落了?或许是自宋明理学以降,儒门淡薄,“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成了书生们的标准形象?或许是从唐代大兴科举制,诗赋文辞成了书生入仕的门槛而从此羞谈勇力?总之,后世儒生筋脆骨柔,更偏于阴柔气质,孔子的形象也就渐趋文弱苍白了。谭嗣同曾由此上溯到道家的鼻祖老子,说:“乌知乎有李耳者出,言静而戒动,言柔而毁刚!”他认为,“李耳之术之乱中国也”。
其后有不少人认为,晚近华夏文化多偏于女性气质。如林语堂就认为:“事实上,只有女性化这个词可以用来总结中国人心灵的各个方面。"这却是不甚可喜的现象。古代罗马人的virtue(美德),就起源于拉丁文vir(男人),当时指称征战时一往无前的勇敢气质。罗马因何衰亡?这是西方文明史上的大题目,历来众说纷纭,有人就认为这是由于美德在罗马人身上的渐次消泯。
崇尚阳刚的男人气概,并不意味着鼓励那种民族的自大狂,张扬“五千年轮到我登场”的狂言,而是期望大而至于一个国族,小而至于一个个体,努力做到文与质的均衡搭配。孔子曾说:“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见他理想中的人格是既华丽又质朴,既刚健又文雅。“文质彬彬”原本是一个并列结构,后来却变成了偏义结构,专门用来形容文弱的书生。可见,现代华夏文化女性的意味过于浓厚,而男性气概却在历史的行程中不知不觉流失了很多。
“文过则伤艳,质甚则患野”(僧祐语),其实都远离了文质彬彬。
王
目录
卷首语 | FOREWORD
001
随
004
009
016
018
023
聚
何处寻求“男人气概”?
026
030
036
学术圈 | ACADEMICAL CIRCLES
041
045
054
059
社
063
071
076
084
091
社会思想 | SOCIAL THOUGHT
099
104
世
111
114
119
阅
123
130
133
文
136
143
150
资
◇中国为什么会通货膨胀?◇三重赋敛的中国模式◇“国家资本主义”令西方侧目◇晋商与跳蚤理论◇约瑟夫·奈:权势的转移◇未来一百年大预测
《社会学家茶座》总第38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定价14.00元,
电话:0531-82098006,邮箱:chazuo_shehui@hotmail.com;majie07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