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1年05期
2011-10-26

论文

知识分子与政治

作者:李钧鹏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

由于道德主义的困扰和内在连贯的分析框架的缺乏,知识分子社会学在学科传统内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窘境。目前,对“知识分子”主流定义的本体性假设正在受到质疑,而知识分子作为一种边界划分的过程和后果以及有关知识分子的阶级性等问题开始受到关注。在关于知识分子社会角色定性的问题上存在着教化与颠覆这两种不同的基本立场;而关于其意识来源,传统的研究结论则可以被归纳为经济决定论、社会决定论、场域塑造论与参照群体论。近十年来,新一轮思想社会学的兴起对传统范式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本文认为,作为一种回应,通过将知识分子的政治意识由自变量重构为因变量,有望在知识分子研究领域形成一场以分析社会学为导向的变革,而知识场域、惯习、自我概念、亚文化认同与知识轨迹等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提出一个初步的政治认识论框架。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政治    政治意识    政治认识论    分析社会学   

 

家庭背景与干部地位获得(1950-2003

作者:孙明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后流动站 

摘要

本文从代际流动的视角出发,以一般资本理论和制度分析作为理论框架,力图揭示改革前后家庭背景影响子代干部地位获得的机制。笔者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利用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的数据,对建立的一组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在干部“逆向选拔”的制度安排下,军人子弟凭借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入党中的优势最有可能成为干部;改革后干部录用制度向“绩效选拔”转变,干部、知识分子的后代通过入党、升学这两个中间机制也在干部选拔中占优势,尤其是中高层干部存在明显的地位再生产。

关键词: 家庭背景      干部选拔      资本      制度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我国目前社会阶层状况研究”(08JZD0024)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研究”(06BSH049)的资助。

 

 

反学校文化与阶级再生产:“小子”与“子弟”之比较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摘要:

作者通过对北京某打工子弟学校的田野调查后发现,在农民工“子弟”中间盛行着类似《学做工》中所描述的工人阶级“小子”的反学校文化。但是,由于制度安排与社会条件的差异,“子弟”与“小子”的反学校文化却是形似质异的。“子弟”的“反抗”更多是一种自我放弃的表达形式而非对支配秩序的洞察与抗争。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子弟”反学校文化的生产机制后指出,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的低成本组织模式导致“子弟”高度边缘化的生存状态,这使得他们难以通过教育向上流动,从而以拒绝知识的形式放弃了学业,也因此完成了作为底层的社会再生产。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      反学校文化    再生产机制   

 

上海“麦工”意义世界的人类学解读——基于田野体验的视角与洞见

作者1:潘天舒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作者2洪浩瀚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摘要:

本文以2008-2010年在上海市静安区和黄浦区的麦当劳门店所进行的田野研究为基础, 通过检视其员工在日常工作环境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调适性策略,探讨“麦工”(McJobs)在全球化和地方转型特殊语境中的多重含义。本研究初步发现, 上海“麦工”的意义世界不仅仅是实在的文化生态景观和精英话语制造出的符号,而且还受到跨国主义和地方转型这两股结构性力量的主导和型塑;本文在考察和分析普通“麦工”的地域文化认同、价值观念和工作策略的同时,强调社会分层和日趋多元化的城市生活方式对“麦工”体验过程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麦工”      调适策略      全球化      地方转型   

基金项目:

本研究得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2009BSH004)资助.

 

男民工与阶层、社会性别、性的主体建构

作者1黄盈盈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作者2王文卿  北京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

作者3潘绥铭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摘要:

农民工的“性”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基于北京地区四个工地136位民工的访谈,以工地男民工“谈小姐”为切入点,将“谈小姐”视为男民工日常生活中的言说实践,以扎根理论的视角来探究“谈话”这种日常活动的建构意义。本文并不停留于男民工对“小姐”形象(谈论的客体)的构建,而是更进一步地探讨:(1)在“谈小姐”的言说实践过程中男民工如何构建出自身的阶层地位、社会性别与性文化;(2)分析阶层、社会性别、性这三者的关系。通过这种主体建构的呈现,本文试图揭示男民工如何寻找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定位,以及寻找现实生活中积极的生存策略。

关键词: 农民工      言说实践      阶层      社会性别   

 

母职的想象:城市女性的产前检查、身体经验与主体性

作者:林晓珊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工作系.

摘要

现代医疗技术的变迁深刻地影响了城市女性的母职体验。在健康的重要性成为现代社会主要特点的情境之下,产前检查已经成为一项孕妇必须承担的健康新伦理,并形塑了孕妇独有的母职经验。本文基于作者在一座中等城市的妇幼保健院历时半年多的民族志观察所获资料和以阿霞的身体经验为个案的深度剖析,揭示了在健康话语占主导地位的医疗化社会中,城市女性是如何在产检过程中体验母职的。文章指出,医疗技术的干预使孕妇自身的身体经验被不断贬低,并屈从于医学话语的建构,而不是由女性自己言说,怀孕的身体亦被医学凝视所客体化并失去其自身的主体性,母职的体验也因此变成了一种经由现代医学健康方案所主导的想象。

关键词 母职      产前检查      身体经验      主体性      女性主义  

 

食与权:“大跃进”时期粮食流转体制的研究——以贵州省北洁地区为例

作者:李隆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

基于作者对贵州省北洁地区“大跃进”时期粮食管理体制和粮食生产、分配的考察,本文认为,“大跃进”时期的粮食体制是一个“大权在中央,小权在省,地区以下照章办事”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以高额购销基数为基础的五年粮食包干制度。这一时期的粮食高征购正是源于高额征购基数,高额基数的制定又源于对粮食总产的过高估计。在粮食减产的背景下,过度征购就不可避免。尽管在“大购”之后还有“大销”,但“大销”不是“足销”,因为在“粮食分级索取权格局”下,大量粮食外调造成地区粮食库存不足,饥荒由此而生。〖JP

 关键词: 高估产      分级索取权      大购大销     

 

中国老年歧视的制度性根源与老年人公共政策的重构

作者:吴帆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摘要:

老年歧视的产生原因包括个体、社会、制度、文化、历史传承等不同层面。本研究在分析老年歧视制度性根源和制度性老年歧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我国老年人公共政策体系进行系统评价。研究认为,老年歧视的制度性根源将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偏见和歧视以制度的形式固化和合理化,直接制约了老年人平等获得资源和机会的途径。因此,应以公平、平等的价值理念重建老年人公共政策,为积极老龄化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 制度性老年歧视      社会公平      公共政策    积极老龄化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我国老年歧视问题及代际关系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项目(08CSH005)的研究成果.

 

超越嵌入性范式:金融社会学的起源、发展和新议题

作者:陈氚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

金融处于当代社会生活的核心,可视为一种社会现象。自M.韦伯开始,古典社会学已论证了社会学研究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正当性。随着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社会学学者在新经济社会学框架下,以“嵌入性”为理论起点,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建构两个理论维度研究了金融现象。欧洲学者则挑战了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范式,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金融现象的新视角。在新技术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学能从更多角度对金融领域展开研究。

关键词: 金融社会学      金融市场      嵌入性      脱嵌性  

 

无名者生命的诗:中国女工多元主体的形成与抗争

作者:陶艳兰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

 本文是对《中国女工》一书的书评。标题中“无名者生命的诗”的提法,为笔者取意于李猛所译M.福柯《无名者的生活》(参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刊物《社会理论论坛》)中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