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青年研究》2014年第5期 总第398期

        2014-11-28

《青年研究》2014年第5期(总第398期)

目录及内容提要

 

教育获得及其对职业生涯的影响(1956-2009)

杨江华 程诚 边燕杰

摘要:基于“中国大城市社会网络与求职调查”(JSNET2009)数据,本文重点研究了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城市居民的教育机会获得状况变迁,以及教育对职业获得与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背景与个体属性特征对教育机会获得具有持续性的正向影响,其中父代教育水平、性别与地域因素的时代影响效应最为显著;教育对向上职业流动具有重要影响,但其时代效应存在差异,中等或大专学历对进入精英职业影响的时代效应逐渐减弱,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影响效应则日趋增强;最后,教育水平对精英阶层自身地位的稳固及其阶层间的内部流动具有重要作用,优质教育获得已经成为精英阶层实现社会地位再生产的一个重要机制。

关键词:教育机会  初职获得  职业流动

 

大学生人生态度现状与转化策略

李洁

摘要:对全国八省市十所高校2290份问卷的统计分析显示:大学生人生态度是积极、乐观、进取的;除专业之外,性别、户籍地、是否独生、是否学干、年级、家庭经济、健康状况、恋爱经历、政治面貌、成长环境、父母文化程度与健康状况等均对其人生态度有显著影响。人生态度转化策略有:摒弃教育偏见,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注重因材施教,运用科学教育方式;重视理想信念与心理健康教育,合理设置教育内容;加强社会支持,营造和谐教育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  人生态度  现状特点  转化策略

 

留守经历与农二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刘成斌 王舒厅

摘要:调查数据表明,农二代大学生有无留守经历的不同人群之间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农二代大学生的留守经历导致较低的亲子关系质量进而产生较低的家庭归属感,而亲子关系与家庭归属感的下降共同导致较高的心理健康危机。数据还表明,小学阶段的留守经历比初中阶段的留守经历对农二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流动人口制度必须预防“留守儿童”尤其是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的出现。具体操作政策应该是既可以促进人口流动的家庭化、移民化,也可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鼓励回流。

关键词:农二代大学生  留守经历  心理健康  人口流动制度

 

青年白领劳动关系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13年北京市调查数据

李长安 王琦

摘要:青年白领阶层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纽带和重要组成部分。基于2013年北京市青年白领调查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劳动关系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分析方法和熵权法,分析青年白领阶层对劳动关系的主观评价。同时,借助Probit模型对影响青年白领劳动关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青年白领劳动关系满意度总平均分为65分,收入水平、诉求机制、技能与发展三项指标得分低于总平均分。从个人特征对劳动关系评价的影响来看,女性、拥有本地户口、在国有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的青年白领的劳动关系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青年白领  劳动关系  AHP  Probit模型

 

上海青年中产阶层的奢侈品消费研究

孙秀林 张璨

摘要:中国正成为全世界新的奢侈品市场,具有“有效支付能力”的中产阶层正成为奢侈品消费的主体。从客观阶层消费与主观认同消费两个维度入手,本文研究了现阶段中国城市中产阶层奢侈品消费的状况与模式;同时着重关注青年群体的消费行为。研究结果显示,认同比阶层更影响奢侈品消费;青年群体具有明显的奢侈品消费行为。

关键词:中产阶层  奢侈品消费  阶层消费  认同消费

 

青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张庆武

摘要: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融入成为流动人口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经济整合、社会生活、政策接纳和文化适应等4个一级维度和11个二级指标及35个三级项目。以大样本的青年流动人口调研数据为基础,在北京市收集了覆盖全市青年流动人口的8618份有效调查问卷,应用基于模糊积分的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北京市青年流动人口整体社会融入度的评价值,得出北京市青年流动人口具有“差序融入”的社会融入特征。此外,还对指标体系的特征、计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青年流动人口  社会融入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回族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现状

戴红丹 王静 Cody Ding 杨东

摘要: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回族青少年的文化疏离感量表进行修订,并采用正式量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回族青少年文化疏离感及其各维度在多种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父母民族身份是影响文化疏离感的重要变量,其中“父亲是回族,母亲不是”的学生文化疏离感最高。对文化疏离感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民族融合。

关键词:回族青少年  学生  文化疏离感

 

农民工媒介形象再现及其内在逻辑——基于央视春晚的分析

陈世海

摘要:央视春晚再现的农民工形象经历了缺失,备受讽刺的“盲流”、“入侵者”和“边缘人”,初步被接受的具有淳朴、正直、实干等本色的农民,被接纳的“准市民”,融入城市生活的“新市民”等形象变迁过程。这种变化既是社会变迁的体现,又与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国家政策紧密关联,其背后蕴含了深刻的政治生态和媒介发展法则的交叉逻辑、受众解读逻辑。其结果对社会公众、社会文化、社会政策和农民工自身都有着深刻影响。

关键词:春晚  农民工  媒介形象

 

同性恋的出柜与家本位的纠结

景军 王晨阳 张玉萍

摘要:根据对深入访谈材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在不断高涨的个人主义思潮、急速扩延的私人交往空间以及独子家庭普遍化的相互作用下,中国男同性恋的身份公开与家本位意识形态发生的纠结反而变得更具张力。在一个对性少数人群排斥程度严重的社会,同性恋的身份公开与家本位意识形态的纠结折射出同性恋者和各自的家庭对社会歧视、社会边缘化、甚至有可能遭受迫害的极度恐惧。因而,中国同性恋社群仍然需要一个将性权利与公民权互相结合的政治化过程以及持续的反歧视努力。

关键词:同性恋  出柜  身份认同  家本位

 

发展幻象的裂隙与社会化农业的兴起——以北京L市民农园为例

潘家恩 杜洁 钟芳

摘要:近年来,社区互助农业兴起。它源自日益严峻的整体性社会危机与农业内在的“多功能性”。随着生态危机与现代城市诸多困境的出现,农业内外各种“乌托邦”与“发展幻象裂隙”逐步得以显现,进而引发相对于“产业化”的“社会化”农业之兴起。故其既非偶然个案,同时其内涵张力也非个体层次的困难,而是源自“无限地球”的思维前提及影响深远的“农业产业化”的利益限定。

关键词:市民农园  社会化农业  双向运动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