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研究》2013年第6期(总第393期)
目录及内容提要
抗病毒治疗: 族群青年本土经验质疑BCC模式
王曙光 海乃一新
摘要:西方社会学与心理学用于健康行为促进的“行为改变交流”(BCC)方法,作为公共卫生领域健康行为促进的主流策略,正普遍用于指导全球性艾滋病易感行为降低和高效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促进的实践。然而,在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青年人群的队列研究的分析却发现,没有直接的证据显示,BCC模式服药依从性能够产生持续有效的促进作用,而采用“族群文化共同体赋权”的青年本土实践却能够明显促进服药治疗行为。这个发现无疑对西方个人主义方法论导向的BCC公共卫生模式跨文化运用的普适性提出了质疑,且强调外来知识必须在青年实际生活聚焦性路径的文化语境中全面校正的重要性。
关键词:族群青年 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 本土经验 BCC
相亲角与“白发相亲”——以知青父母的集体性焦虑为视角
孙沛东
摘要:学界对父母代理子女相亲的现象尚无研究。根据在上海某公园相亲角进行的为期近一年的参与式观察和65个深度访谈案例,文章分析了相亲者和被相亲者的阶层构成及其特征,探讨了相亲角效率低与人气旺的悖论并存的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试图提出一种社会学的替代性解释机制,即市场化转型后中国城市人口中知青一代存在集体性焦虑。本研究认为:都市相亲角与“白发相亲”现象揭示出知青父母的集体焦虑,而中国特有的这种相亲行为同时具有排遣这种集体焦虑的潜功能。
关键词:集体性焦虑 知青一代“白发相亲” 上海相亲角
规训效应:全景敞视主义在现代工厂中的体现——基于对工厂农民工的访谈
张春龙
摘要: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背景下,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到了具有全景敞视机制的工厂之中。在解读全景敞视主义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工厂农民工的访谈和对工厂的观察,分析了工厂所具有的全景敞视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工厂监视的手段和权力发挥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全景敞视主义在工厂运行的微观机制及其对规训农民工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全景敞视主义 工厂农民工 规训
青年大学生宗教性的表现、制约因素及社会影响研究
——基于对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
黄聚云
摘要:本文在对上海市高校781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描述和分析了大学生宗教性的表现、制约因素和社会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信仰和感兴趣比例最高的宗教是佛教,其次是基督新教,他们整体能够辩证地看待宗教的功能,对宗教正功能的赞同度要高于负功能。(2)民族、父母宗教信仰状况、政治面貌是制约大学生宗教性的重要因素,命运无常感与命运环境控制感与大学生宗教性多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3)宗教性的各维度与自我满意度、自律及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关联的方向有差异。
关键词:宗教性 大学生 宗教信仰 心理控制源
白领新移民社会信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市的实证调查
丛玉飞
摘要:基于上海新白领的调查数据,本文旨在解析白领新移民的社会信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尝试从即期生活满意度、预期社会信心度和社会行为意向三个维度构建社会信心的测量指标体系,并引入生活压力和社会支持两个变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收入显著正向影响白领新移民的社会信心;社会信心在性别上的差异性与其所拥有社会支持的程度紧密相关;生活压力方面(自购房、自身健康压力及社会信任度)、社会支持方面(社会参与、情感性支持)对白领新移民社会信心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社交陪伴对社会信心的影响机制应辩证分析。
关键词:白领新移民 社会信心 生活压力 社会支持
制造亲密:虚拟网络社区中的日常生活——以人人网SNS人际互动平台为例
张兆曙 王建
提要:基于人人网SNS虚拟社区的观察发现,在现代人的生活世界中失落已久的亲密关系意外地被数字化技术和虚拟化情景重新调动起来,并呈现一种亲密无间的生活氛围和“集体欢腾”的景象。然而,这种被制造出来的亲密关系终究带有“人造”的痕迹,它抵挡不住、更挽救不了现代社会的个体化趋势和共同体的式微。一旦流动的人生境遇使“我”从“我们”中浮现出来,虚拟社区中的亲密关系将会重新疏离开来。
关键词:亲密关系 虚拟社区 共同生活 集体欢腾 疏离与沉寂
业主论坛意见领袖——识别方法及其特点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网络社会的崛起,业主论坛在中国的社区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意见领袖对于组织社区公共事务、针对社会公共事件进行讨论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系统性的量度业主论坛讨论网及判定意见领袖的方法,区分了在不同议题下,意见领袖所起的不同作用。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业主论坛 意见领袖
基于质性材料的中国网民“主观非幸福感”语义网络研究
王广新 王雪
摘要:本研究以中央电视台“幸福感”调查后新浪、搜狐、天涯社区的网民回帖为质性研究材料,结合定量研究中的聚类分析法和社会关系网分析法,得出以下结果:(1)中国网民对于什么是幸福的考量尚不十分明确,但是需要十分明显,显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追求更高精神层次追求的需要。(2)中国网民对于为什么不幸福反映强烈,聚类分析和社会关系网络分析表明,中国网民的主观不幸福感主要体现在公平、正义感的缺失;教育机会不均等;医疗问题、政府的腐败问题、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大、社会特权六个方面。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中国网民 语义网络 主观非幸福感
1992-2012:中国青少年的社会参与
董小苹
摘要: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创造便利条件,是社会平等和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社会参与热情高涨,但参与渠道不够畅通;保障参与实施的制度等方面尚不健全。政府应该加强立法,保障青少年社会参与的权利,完善青少年的社会参与途径,使青少年在现有体制所允许的参与渠道中充分、有序、制度化地参与社会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 社会参与 参与渠道 有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