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研究》2013年第4期(总第391期)
目录及内容提要
北京市青年流动人口行为适应比较研究
杨菊华 张
摘要:北京是众多青年流动人口向往和最终落脚之地。他们能否尽早尽快地适应北京市的社会生活折射出北京的政策制度、经济结构、主观态度等多种要素对流动人口的开放、包容与接纳程度。本文整合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比较了北京市不同年龄、不同户籍流动人口在人际交往、社区参与、闲暇模式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青年流动人口行为适应程度低于年长流动人口,多种因素制约着他们有效地参与到北京的社会生活中。
关键词:行为适应 人际交往 社区参与 北京市
流动性与空巢化:我国乡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及变迁——基于豫北AZ村的解读
孙可敬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进,乡村小学教育发生重大变迁。通过豫北AZ村的田野调查,窥探乡村小学日益空巢化的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变迁;解读乡村适龄儿童在遵循“就近入学”的基础上,形成发展型流动和生存型流动的庞大择校群体,并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择校中的作用进行微观分析,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小学 流动性 空巢化 公办教育 民办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的同乡社会网络特征分析——基于“SZ人在北京”QQ群组的虚拟民族志研究
高崇 杨伯溆
摘要: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目标对象,通过线上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虚拟民族志方法探讨同乡QQ群组所构建的社会网络的特征。研究发现:(1)同乡社会网络逐渐形成由群主-群管理员-“群众”构成的中心-边缘的社会网络结构,并呈中心稳定、边缘波动的状态;(2)这种同乡社会网络融合了线上和线下的社会网络;(3)通过QQ群构建的同乡社会网络在进入和退出机制上,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4)出现“拟现实社区”化倾向。这种同乡社会网络充满着现代与传统的张力,既留有传统社会关系结构的印迹,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新生代农民工个体化意志的成长。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QQ群组 同乡社会网络 虚拟民族志
主体性表达缺失: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话语权
吴麟
摘要:媒介话语权是指个人或群体运用媒体自主表达其利益、意见和思想,从而对其他个人或群体产生影响的能力。本文通过选取2012年以“新生代农民工”为标题关键词的379篇有效新闻报道文本,从“报道主题”、“消息来源”、“报道主角”、“话语引述”等方面进行内容分析,本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话语权呈现出“主体性表达缺失”的图景。本研究主张:媒体应努力实践公共性,积极发挥赋权和商议的功能。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主体性表达。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媒介话语权 主体性表达
从打工妹到失足女:新生代打工妹失足的原因探究
周俊山 尹银
摘要:打工妹失足的原因需要整个社会关注。通过深度访谈发现,打工妹进城都有提高收入和城市融入的目标,但是受城乡二元社会、性别歧视和企业高强度劳动的影响,一些缺乏人力资本和吃苦耐劳精神的打工妹的目标显得不合实际,她们会逃离工厂成为服务员,但仍旧没有得到上升的正常制度化空间,她们只好成为包房公主,也逐渐失去了乡土社会网络的支持和监督,在城市社会网络的催化下,加上社会不良思想和家庭的影响,一部分沦为失足女。本文主张增强打工妹在城市的制度支持,塑造正气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新生代打工妹 失足女 原因 文化目标 制度化手段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判及其限度
高一飞 李维佳
摘要: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利益,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判,这是审判公开原则的例外。其基本含义是审判过程不公开,其衍生规则包括:诉讼材料不公开、判决不公开、对其媒体报道要受到限制。但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也是有限度的,必须在与正当程序、被告人利益、新闻自由等利益平衡后确定是否公开审判,以实现未成年人利益与公众知情权的合理平衡。
关键词:未成年人 审判不公开 正当程序 新闻自由 公众知情权
客观分层与主观建构:城镇居民阶层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既往相关研究的梳理与验证
李飞
摘要:本文对城镇居民阶层认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社会经济地位、生活经历、制度分割三个假设对居民的主观阶层认同有显著影响。在社会经济地位假设中,职业地位指数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年收入越多、行政级别越高,其主观认同的阶层地位就越高;在生活经历假设中,消费水平越高,相对剥夺感越弱,生活品位越高,父辈职业声望越强,其主观认同的阶层也就越高;在制度分割假设中,户籍、区域和单位级别都对主观阶层认同影响显著,说明国家政策的分割效应非常明显。而单位性质对阶层认同的影响更多是通过单位级别来实现的。
关键词:阶层认同 社会经济地位 生活经历 制度分割
家庭权力、代际交换与养老资源供给
狄金华 尤鑫 钟涨宝
摘要:在农村家庭权力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本文根据2006年CGSS家庭数据资料分析发现,农村已婚女性的家庭权力普遍较高,通过建立农村已婚女性的家庭权力与女性对配偶父母养老资源供给(主要包括物质供给和劳力供给)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女性的家庭权力与女性对配偶父母的物质供给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且女性的家庭权力越大,女性对配偶父母的物质供给频度越低。而配偶父母通过给予女性经济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会增加女性对配偶父母的养老资源供给。
关键词:家庭权力 养老资源供给 工具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