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孙立平教授:从利益群体的角度继续探讨社会结构问题
2013-09-22

 

各位上午好!

在老陆去世之后,当时沈、郭我共同写过一篇文章,就是怀念老陆在人格、精神上对我们的感召和影响。当时我在改这个文章的时候,可以说是我历来写文章当中最认真、最专的一次,几乎写两句就要出去抽跟烟,脑子全是老陆过去的音容笑貌和他对我们的影响。当时在文章当中我说,我们三个都是老陆的晚辈,按理应该叫他先生、老师,但是直到现在我们叫不惯,叫先生和老师离他远,只有叫老陆才符合我们内心里对他的感觉。

刚才的文章主要回顾了老陆在精神和人格上对我们的感召,是这些年对我们非常重要的力量源泉,包括我们对一些问题的探讨。他不仅是精神和人格的感召,也给我们留下了社会学学科的气质和品格。

通过大家前面的发言,我亦有同感,我觉得老陆给我们的社会学留了很多的精神和学术财富。他作为这一学科气质和品格概括起来有五点:

第一,宏观的视野。他研究的很多问题是大的问题,但也不全是大的问题。哪怕就是看起来小的问题,从这里面能够体现出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整体上、从全局上、从体制上去对这些问题进行把握。

第二,他抓的都是关键性的问题,大也好、小也好,他抓的都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从三农到社会结构,到后来的社会建设。

第三,对社会的敏感和前瞻性,他跟着社会变化的步伐,反映非常迅速,能够及时跟踪社会当中微妙的一些变化。

第四,他的现实取向,他不仅仅关注学术知识的积累,同时更关注学术成果对现实的意义,对现实的作用。

第五,他的社会担当,尤其作为社会学学科,这是非常重要的。

假设我们放在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角度,老陆给我们留下的是非常宝贵的学科品格和气质。我曾经用过这样的概括,假如说我们看美国,美国的学术其实更多的关注的是知识,欧洲的学术有一点不太一样,它更关注的是价值而中国的学术历史传统上是焦虑于现实,它更加关注于研究对现实的意义。老陆社会学的研究非常典型体现了中国的学术品格,这是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现在想继续探讨一个问题他对社会结构的研究刚才说宏观的视野也好,对现实的关注,现实的意义也好,我们平时很容易想到,但是怎么在学术研究当中真正体现出来,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老陆他抓住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这就是社会结构。虽然他开始研究的是三农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三农问题的研究还有一个很强的社会结构的视野,包括城乡结构、农和其它社会集团的关系等等。他对社会结构的研究,对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我们怎么来体现这样一种学科气质和品格,社会结构从某种意义来说是实现这个东西很重要的一把钥匙。

前些年我们经常讨论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也想要做一些努力,我当时把它叫做延长社会学核心概念的解释和链条,最重要的就是社会结构的概念。毋庸讳言,我们的学科在现实种种问题面前,应说表现的力度是不够的,这个不够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学的核心概念缺乏它的解释链条。打个比方说,有点像棉花一样,好棉花和坏棉花的区别在哪儿?很重要的是纤维的长短,好棉花的纤维很长,揪揪不断,烂棉花纤维很短,一就断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把社会结构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能够延长它的解释,延长出社会结构这样的角度出发,洞察中国现实的问题,这也是老陆给我们开辟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路。

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一方面要继承老陆给我们留下精神和学术的遗产,另一方面我们作为后人把这些东西继承下来,把它向前推进。

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现在要继续探讨的如何推进社会结构的研究。

我有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我们现在怎么来扩展对这个社会结构的研究。前几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对社会结构的研究现在从国内和国际学术界来看,大体是有三种不同的模式:1、阶层的模式2、阶级的模式3、利益群体、利益集团的模式。这是三种很不相同的模式。这三种模式在社会学界受到的重视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更多用的是像美国这种社会学风格的分层研究。阶级的研究最近这几年开始多起来,但是相对起来要少得多,而利益群体、利益集团的研究就更少。

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有时候把利益群体、利益集团的研究推给其他的学科,比如政治学。在中国现在的社会转型背景下,利益群体、利益集团的研究在社会学当中应该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利益集团、利益群体是现实当中行动,我们很少听一个阶层在行动,阶级在行动一般是在大的变革时期。而我们生活当中看到的现实行动者是利益群体,利益群体的概念和阶级阶层是有明显不同的,它是跨越阶层和阶级的。比如一条街道可能居住着不同阶层的居民,但是在拆迁行动当中,它可能就是一个共同的利益群体,不见得是一个阶层,但有可能是一个利益群体,这样的利益群体行动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占有一个突出的地位,而现实当中很多的问题都是这个东西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是不是可以把它看作是把利益群体、利益集团看作是阶级形成的中间环节。我们系的老师他们这些年做了很多关于阶级的研究,特别是农民工、工人阶级形成的研究。我想是不是利益群体可以看作是中间的环节,这样不仅仅对我们理解现在中国的现实,而且对理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这样的角度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强调利益群体、利益集团的问题,其实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因素,就是前面有发言者讲到了,这些年我们在社会当中逐步凸显出来的既得利益格局和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这成了中国社会当前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去年1月份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叫转型陷阱,就是想对中国社会所处的困境提出一种解释。在这之前人们更多的是从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解释困境的,而我们这个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从表面看我们好像遇到了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类似的现象也出现了,我们也到了这个阶段,但是最近这些年我们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困境可能有更深层的原因,这个原因我们把它叫做转型陷阱,或者说从最表面来看改革走不动了。但是这个转型陷阱的概念中讲的“改革走不动了跟现在社会中很多人讲的改革走不动不是一回事。后者的意思是这边有一个改革的力量,那边有一个反对改革的力量,但是反对改革的力量太强,而改革就走不动了前者所讲的不是这么回事,真正的问题是中间,是第三个东西起了作用。第三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这些年在改革当中逐步形成逐渐做大的在改革当中获得巨大利益的既得利益集团他现在要求不要往走了,他既不想往前走,也不想往后退他要的就是维持现状。这跟我们过去讲的阻碍改革、反对改革的群体完全不是一回事,我们原来说他思想保守、守旧,他一点都不守旧和保守,他甚至在几年前就是响当当的改革者,但是他在改革当中获得了巨大利益,他现在要求不往前面走了。

中国很多问题,可能现在就在这儿所以刚才有发言者讲到,新一届领导班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想法,像习近平同志在视察深圳时候的讲话,李克强在去年11月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有他们后来一系列的讲话,包括最近习近平在武汉座谈会上的讲话,其实都在强调一个东西就是警惕既得利益集团的固化。假如这个问题不能很好解决,下一步往前走可能问题出在这

最后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城镇化这是社会学界关注的问题,而且秋天就要召开的三中全会,会出台的下一步改革的方案,这可能也是在城镇化中重要位置。这半年有一个感受,最后的方案还没有出来,人们在讨论和议论,但是中央实际上已经在降温了,为什么?最重要的就是既得利益集团既得利益的格局,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哪怕出发点是良好、设计良好的改革方,到后面是什么结果还是很难说。

在09年金融危机严重之后,当时国际上有一些学者在讲,讲了危机之后能够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两大最大的引擎:一个是美国的新技术革命,一个是中国的城化,我想这个点子抓得是很对的。但是各位可以想一个哪怕是出发点良好、设计点良好的改革方案和发展的思路,在这样一个利益格局下会是什么样子,将来可能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说什么叫城镇化,说到家无非就是种地用不到那么多人,得有一人从农村当中转移出来,从事其他的产业,城市化就是如何使他们在城镇中安顿下来。在这样的既得利益格局下,一定是变成房地产下乡、造城运动、赶农民、征地拆迁,一定是这一套。当然最后的方案没有出台,仅仅在讨论和议论这个思路,有的地方已经热火朝天了,这可能是将来影响或左右中国改革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个因素回到刚才说的社会学学科上来,它是一个什么问题?就是利益群体,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群体的问题,但是这个仍然在社会学当中是一个很明显的弱项,所以要推进对于社会结构的研究,我觉得这个利益群体、利益集团是不是应该得到重视和拓展的一个角度。

这就是我今天要说的最主要的意思,谢谢各位!

(本文根据作者发言整理编辑,未经本人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