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大视野 大格局 大胸怀 敢担当
王春光
2013-08-13

 

王春光(社会政策研究室主任):

前面哀伤十来天了,我跟老师认识了26年。硕士毕业的时候,我的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中就有老师。当时我们答辩时请来了两个老师,一个是老师,一个是李汉林老师。当时我的题目是《帕森斯的社会变迁理论》,大家都知道很多批评帕森斯的人都说帕森斯不重视社会变迁,只重视秩序,我选了这么一个题目。

老师对我说,现在社会学是一个引进的阶段,多看一些西方的理论不错,但是你要注意你的研究是立足于中国。他看我的阅历,知道我是农民出生,他说你要关心中国的农村问题,现在正需要年轻的学者去研究中国的命题。这些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跟陆老师可以说走遍除了西藏之外的所有中国省市。陆老师经常带我出去调查。除高鸽外,我可以说跟陆老师的时间是很多的,每年走的地方也不少,可以说亲如父子。

我有四点感受:第一,老师有大视野,第二老师有大格局,第三是有大胸怀,第四点敢担当。

什么意思呢?

第一,大视野,他虽然关心很小的事情,比如刚才高鸽老师讲的,老师早上起来喜欢做菜,他到菜市场买菜,他要知道蔬菜的价格。他到每一个地方调查的时候,一大早起来往菜市场跑,看蔬菜价格多少、肉价多少,回来就告诉我,他说春光今年粮食会有什么变化、农业会有什么变化。他是从小微见大局,经常告诉我,你的观点应该大到中华民族、国家发展、人类发展角度,不能局限于某一小事。因为我的智商有限、我的理解能力有限,他老提醒我说站得高一点、站得远一点。

第二,大格局。他说他是社会学所长,但是他不只是中国社会学的所长,而是中国社科界的所长,必须带领全国的社会学研究。他说所长的职责不在所内,而在所外,更多的在所外,要调用全国社会学资源,所有的资源为中国的社会学发展服务。你看看他做的那些大事情,百县、百村调查都是团队式的,阶层调查也是团队式的,动员全国的人力财力和智慧。虽然社科院给阶层课题只有100多万,国家社科基金给了40万,后来又增加了一点。但是我们用的全国的资源,他能有大格局的视角,他不是为个人,他真的为整个国家,他有大格局、大胸怀。

做事肯定会让人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他能够平衡很多观点、人际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经常说你跟我,你不要讲有什么好处,你要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能做成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这是很重要的。

他说我不会照顾你,当然他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在照顾我。他这几年不断地跟我讲,他说你必须把我的人脉关系延续下去,他说你做社会调查,社会研究必须要在全国建立各种的基地,要更深入下去,要走下去。他说你到一个地方去做研究,你不要把路一次买断了,必须要长期合作下去。所以他做的晋江基地、大邑、温州、贵州等,我们建立了这么多了人际关系,跟他的努力和想法有关系。我其他没有什么让他满意的,但是我能把这些关系好好地维系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敢担当。碰到什么问题,他说你们年轻人,你们不用担心,什么事不用你们来承担。他从不把责任推给别人。《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曾面临很大的压力。他告诉我们说,你们年轻人不要考虑那么多事情,院里的事、上面的事我来处理,跟你们没有关系,我是课题组的负责人。当时还审计我们课题经费的使用等怎么样,他说你们不用害怕,我来担着。他是为真理,是为做事,为国家做事,为老百姓说话,所以他很坦荡。

他敢于直言,一个学者能够直面现实、直面真理,这很不容易。1985年的文章,刚才培林也说到了,住房改革,面对一个政治局委员,他敢说你的方案不灵。他不是为自己的荣辱考虑,而是考虑这个事能否推进,整个国家能否发展,这是很值得我佩服的一点。

我觉得他做的东西有这样的特点:他说的话老百姓听得懂,领导者觉得有价值,学术界觉得是那么回事,这是很不容易的。

老百姓听得懂,他到一个地方跟人家聊天,跟很普通的农民一谈,谈了一会儿农民就拿出酒给他喝,请他吃饭。就是半个小时。我们就是亲身经历,真的是这样,跟着他不怕没有酒喝,不怕没有饭吃。他就是能让别人心甘情愿地请他吃饭。我们一个社科院的学者能做到这样,是不容易,因为他说的人家会觉得这个学者有价值,说的话和点子很好。

他到一个地方,一个县,我们知道很多领导都是很傲慢的,“屁股决定脑袋”,认为自己当官,我的学术研究很高。开始觉得你社科院的人没有什么思想,就是做一个调查,让他支持。然而,地方官员与老师料半小时,马上对老师说,你给我做一个课题好不好。他们的整个态度就大转变。从中我也学到不少的东西。

我是农村出身,跟人打交道有点发怵,不愿意跟别人表达、交流。我进了社会学所以后,特别是1991年跟他读博士以后,一直观察他怎么跟人家打交道,怎么吸引人,怎么样让人家心甘情愿地请他吃饭。这一块我慢慢在学,也学了不少,但是很遗憾,还没有学到出师,还没有学到家。他这种跟社会打交道,不是伪善的,他完全是靠智慧跟人家打交道,深入民情、了解民情。

我最近一直在想,很多话要说,因为26年在我的人生当中是最黄金的时候了,现在年过半百,快要退休。但是我26年的黄金时期,就在老师的指导下、教导下成长起来的。当然这个成长是老师所想的那个东西不一定,但是我自己觉得我在成熟,我在成长。我从陆老师那里知道,人生其它功名利禄都是小意思,应该有一个大智慧。

我早晨还想到,孔子当过什么官了吗?没有。古代帝王有多少,现在有多少人记得他们,但是现在人们依然记住孔子,国家向全世界推广孔子学院,作为中国的软实力看待呢。我觉得一个学者、研究者,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小范围,应该追求我们的境界,我们的理性。

老师对我触动非常大,受益也非常多。人到一定年龄肯定要走,但是当很多人怀念他的时候,有很多人送别的时候,那天有那么多人排队送他的时候,我觉得真的值了。但是更主要的是他的思想还在流传,可能百年、千年以后还有人在研究陆学艺的思想,这是人生最大的欣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