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生态文明智库专家会聚清华共议城镇生活垃圾治理大计
马国大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07-31

  25日,由生态文明智库邀请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北京林业大学以及在京的一些科研院所专家。在清华大学召开了“中国城镇生活垃圾主要问题及其战略对策研讨会”。就我国城镇生活垃圾目前存在的处理方式、政策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如何解决问题展开了讨论。 

    

  生态文明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叶平教授介绍此次会议的背景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他认为,我国城镇生活垃圾问题已经久而有之,之所以今天成为社会问题,是由于出现了“垃圾危机”。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经济伦理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卢风教授认为,当前垃圾危机最重要的问题是认识问题。开始把垃圾看做未被开发的矿山,在这样认识框框架中主要突出的是技术开发手段的问题,似乎只有通过技术手段就能解决垃圾问题。事实上,垃圾问题是伴随着工业革命不断深入和扩展的问题,在认识上讲垃圾围城,实质上垃圾受害者主要是城郊人,尤其是穷人,大都是把垃圾从城市中心运至近郊堆放、填埋、处理。由此我们认识到垃圾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伦理问题,特别是公正问题,而且新的环保法没有把环境权作为重要的人权写入,说明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欧阳志远教授认为,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处置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以前农业社会环境下“水土流失为主要生态问题”已成为过去。对于垃圾处理的问题以前也做了很多宣传和工作,但垃圾的家庭分类、分类收运存在着小系统和大系统不配套导致分类无效。由于利益驱动,垃圾游击队比正规军更有积极。垃圾问题无论涉及多少技术、社会、道德、经济问题,但在战略上涉及三方面问题:一是当前垃圾问题与生产问题不同,生产问题是点污染问题,而垃圾问题则是面污染问题;二是垃圾问题还没有成为主要症结问题,谁当政都不敢小视GDP,政府抓经济,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产生的垃圾问题也更新换代,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处理垃圾的难度也更新换代。三是百姓生活从追求数量到质量,十八大也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因此我们不仅要关心垃圾的实体污染,也要瞄准视觉污染。当人们都认为垃圾是“丑 ”的、“恶性”的物质,不仅仅是心里反映,也激发到的反应的时候,我们的垃圾问题就有了民众的基础。 

    

  对垃圾问题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树立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处置是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的观念;二是构建社会垃圾处理系统,应发挥政府和社团构建分类工作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强百信的生活习惯德教育,垃圾减量化,从日常生活到社会活动更注重细节,介绍个人和政府做事华而不实的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肖显静教授认为,当前城镇生活垃圾的问题,主要是有三个失灵:一是政府失灵。应当政府主导、主管、监督和问责的垃圾问题,政府缺位、失位、错位现象普遍。二是市场失灵,“垃圾游击队”在我国是一个特殊的垃圾分类回收现象,能进入市场的就没回收,不能进入市场的垃圾就被散落,如果要紧紧根据市场机制来搞垃圾回收,垃圾问题不仅没有解决还导致二次污染或多次污染。垃圾填埋就是一个“隐蔽污染”的问题。他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战略应当是基于政府、企业、家庭、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联合行动的战略规划。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院长刘孝廷教授认为,垃圾问题为什么成为问题?这主要是我们奉行“赶超”的“后发优势”。我们拼命“赶超”,垃圾问题也就是“赶超”呈现出来的。首先,从政府主管部门看,从现象层面看,该问题在政府的顶层设计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还没有独立的主管部门和专门的法规。垃圾投放即使造成污染,政府惩罚污染者却无法可依,造成污染的成本低。在本质层面看,垃圾问题是从城市-上游到乡村下游的整体民生公正问题,不能仅仅视为环境生态问题。垃圾问题与执政者的命运不紧密相关,不涉及当政者的生死存亡,因此,只管上游不管下游,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其次,从城镇居民投放垃圾的角度看,居民垃圾投放缺乏系统的经济、伦理和管理以及监督机制,按照自发的“最省力原则”行事,即使有的人进行了初级的垃圾分类,但是社区垃圾收集者要把它再混合装在垃圾转运车上。这说明城镇垃圾问题的解决不是局部而需要政府的统筹兼顾系统运作。再次,从国家战略角度来考察城镇生活垃圾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垃圾问题是“共同面对”的问题,或“共同世界的问题”,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视野看垃圾问题,哪个国家垃圾问题严重,那么大家都关注他,让他承担责任。同理,哪个省、哪个地区垃圾问题突出,我们都关注他,让他付出代价。这样通过“共同关注”的民意就可以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公众参与”的手段,由此也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民意评价指标”。第四,垃圾问题是人的问题,是经济问题,更是文明的问题。我国城市化过程加快,农民涌入城市,生活方式还是农民,如何使农民成为市民,进而教育成公民,在垃圾问题上具有特殊迫切性。实质上文明的发展确实有智慧的力量,也有纠错的力量。应当建立“短期纠错机制”,应当提出“垃圾道性(道德品性)发展的观念”——俗话说“看汤下面”,即有多大的发展环境,多大的垃圾处理能力,就有多大发展的观念。实质上,产值和利润进入某个集团或是局部利益,垃圾污染则破坏大环境和社会利益——地下水、上下游以及影响到众多人的利益。 

    

  刘教授认为,从顶层设计的视野看,应提高对垃圾问题的认识。垃圾问题是全社会“短板问题”,复杂性理论告诉我们,越复杂系统越容易出问题,而且可能是“涌现”性质的,即可能造成整体系统崩溃性的、改变历史进程的、没有先兆的。所以,我们生态文明智库为党和政府服务,就要开展超前研究。从经济、政治、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等方方面面,脚踏实地的开展研究,建议出版《中国城镇生活垃圾蓝皮书》。 

    

  黑龙江中医药上大学环境健康教授常存库教授认为,垃圾是人类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今天的问题是“越是高科技生产,产生的垃圾也就越复杂,对人类的威胁也就越严重”。农业污染只会造成寄生虫病,而工业污染确使人患癌症。生产水平升级了,垃圾也升级了,造成的疾病也升级了。这是今天垃圾问题成为社会历史问题的根据。因此建议要建立民间激励机制,开展各省垃圾事件统计和排名工作,一方面,明确垃圾现状,另一方面,促进垃圾的政府管理和监督。 

    

  此次会议,专家们还建议,生态文明智库应设立城镇垃圾课题组,对我国城镇生活垃圾问题及其对策展开深入的调研,以期为国家提供可以操作的决策建议。 

    

    

  原文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