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文宏:上海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2021-06-28

​  历史上的上海大学成立于1922年,是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导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以“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为宗旨。当时该校影响最大的社会学系成立于1923年,由李大钊推荐瞿秋白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代表人物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任弼时、萧楚女先后担任社会学系教师。 

  瞿秋白为社会学系设置了近40门课程,称得上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教学规划,注重基础知识训练,力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实际开设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私有财产及国家起源、通俗资本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这些课程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这在当时的大学中是非常罕见的。瞿秋白在担任系主任期间,亲自主讲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社会科学概论、现代民族问题等课程。后来他在课程讲义基础上撰写的专著《现代社会学》《社会哲学概论》收入1923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学主编的《社会科学讲义》,于1924年由上海书店印行,同年再版,1927年由汉口长江书店重印。《现代社会学》是对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转译性作品,是中国首部系统传播辩证唯物主义的著作。该书论述了社会学的对象及其与其他科学的关系、社会科学的原因论和目的论、社会现象的有定论和无定论、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矛盾、社会现象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等问题,宣传与介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瞿秋白认为:“社会学乃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一切现象,并研究社会形式的变迁,各种社会现象互相间的关系及其变迁之公律的科学。” 

  《社会哲学概论》是对恩格斯《反杜林论》基本思想的系统介绍和解读,指出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由此划分唯物论、唯心论两大对立的派别;还探索了关于真理检验标准的问题,提出“‘意识’的正确与否,全在乎它与自然界是否符合”,“一切科学及思想都应当时时和具体的现象相较对”;指出事物的矛盾及其互相转化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是客观事物发展的“公律”。 

  瞿秋白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最早在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概括出系统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社会学科学理论体系,对社会学研究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第一,他首倡的应以唯物论作为研究社会学的先决问题及其构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基本框架理论体系,不仅解决了现代社会学研究的思想方法问题,而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基础。瞿秋白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社会学史上,他是第一个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视为一个整体方法论的中国社会学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做了开拓性和奠基性的工作。第二,他揭示的社会现象形成及其规律性的理论,不仅对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社会进步氛围,具有巨大推动作用,而且为社会学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第三,他的唯物史观社会进化理论,为当时正在进行的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直接使社会学服务于革命斗争,推动人们自觉地投身革命激流。其中许多理论,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瞿秋白的号召下,上海大学的进步教师出版了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一些重要理论著作,包括瞿秋白的《社会科学概论》《现代民族问题》,邓中夏的《中国劳工问题》,萧楚女的《中国的农民问题》,蔡和森的《中国进化史》,恽代英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和施存统的《社会思想史》等。 

  瞿秋白要求社会学系教授引导学生学习社会科学原理,“确切地了解其所要改造之对象”,投入“改造社会”的实际斗争中去,要求毕业生既是社会科学方面的通才,又是能从事专业研究、社会调查和革命斗争的专才。当时的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的研习为主,聚焦劳动问题、妇女问题和农民问题,在江浙地区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由于瞿秋白等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强大感召力,社会学系学生从初期的50多人发展到400多人,社会学系成为当时上海大学规模最大的系。该系先后培养了众多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追求的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人才,如杨尚昆、秦邦宪、方志敏、陈赓、李硕勋等。大批社会学系学生以上海大学为起点,走上革命的道路。 

  尽管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强行关闭仅存在了短短的5年,但社会学系因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培养无产阶级革命者而著称,被称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派,为当时的上海大学赢得“武有黄埔、文有上大”“北有五四之北大、南有五卅之上大”的美誉作出了突出贡献。 

  (作者系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全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06月23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