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人类学民族学

 

《新疆蒙古族社会现状报告:和静县和乌鲁木齐市等地蒙古族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加•奥其尔巴特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
ISBN:978-7-5097-4319-5

 

 

丛书名:新疆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本书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两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三县和乌鲁木齐市的蒙古族社会经济、生活质量和文化教育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了实地田野调查和研究,反映了新疆蒙古族社会现状的基本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地州、县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对人们了解新疆蒙古族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探求其今后的发展前景,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目录
 
 
前 言
 1
 
第一章 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社情民意分析
 1
 
  一 调查背景
 1
 
  二 牧民经济状况
 2
 
  三 牧民生活状况
 8
 
  四 牧民健康状况、医疗条件及其生活方式
 10
 
  五 牧民的精神生活状况依然堪忧
 20
 
  六 牧民对牧区现状的评价及对生活的期望
 22
 
  七 巴音布鲁克牧区生态移民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6
 
第二章 和硕县两乡社情民意分析
 30
 
  一 调查背景
 30
 
  二 农牧村经济状况
 31
 
  三 农牧民的收入状况
 32
 
  四 对农牧区工作的认识和态度
 33
 
  五 对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34
 
  六 牧民健康状况、医疗条件
 36
 
  七 结论和政策建议
 41
 
第三章 和硕、和静两县牧区问题
 46
 
  一 牧民的信贷问题
 46
 
  二 牧民流动人口问题
 49
 
  三 牧民子女的就业问题
 52
 
  四 思考和政策建议
 53
 
第四章 巴州蒙古族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56
 
  一 对双语教育的认识和意愿
 57
 
  二 关于学习目标和未来
 58
 
  三 关于教学质量
 59
 
  四 生源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
 62
 
  五 几点启示和建议
 64
 
第五章 乌鲁木齐市蒙古族现状调研报告
 67
 
  一 居住格局和基本情况
 68
 
  二 被调查者的基本状况
 72
 
  三 被调查者的满意度
 74
 
  四 社会交往
 77
 
  五 民族生活圈子
 80
 
  六 民族意识的增强
 82
 
  七 结论和政策建议
 87
 
第六章 昭苏县蒙古民族乡调查问卷分析
 92
 
  一 农牧民生活、生产状况
 92
 
  二 农牧民的认识、问题、满意度和评价
 100
 
  三 民族自我审视和对民族乡的看法
 104
 
  四 医疗条件、参合情况和健康状况
 106
 
  五 民族交往状况
 108
 
第七章 特克斯县蒙古民族乡调查问卷分析
 
    ——呼吉尔特蒙古乡呼吉尔特村的调查问卷分析及喀拉
 
      托海乡蒙古族村民问题
 111
 
  一 呼吉尔特蒙古乡及呼吉尔特村基本情况
 112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2
 
  三 喀拉托海乡蒙古族村民问题
 124
 
第八章 尼勒克县蒙古民族乡调查问卷分析
 
    ——基于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民族乡科克浩特浩尔村的调查问卷分析
 127
 
  一 科克浩特浩尔蒙古民族乡及科克浩特浩尔村基本情况
 127
 
  二 农民生活状况及满意度
 129
 
  三 农民对一些问题的态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132
 
  四 对乡政府和村委会以及民族乡的态度
 134
 
  五 医疗条件、参合情况和健康状况
 137
 
  六 民族交往状况
 138
 
  七 对几个问题的认识和未来生活的信心
 140
 
第九章 对三县调研的结论和建议
 141
 
第十章 伊犁州直属三县蒙古族教育历程及现状
 144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三县蒙古族教育
 144
 
  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三县蒙古族教育
 146
 
  三 三县蒙古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50
 
  四 对策性意见和建议
 152
 
附录一
 154
 
附录二
 156
 
附录三
 172
 
附录四
 179
 
作者简介:加·奥其尔巴特,新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员,《西部蒙古论坛》主编。


前言

  蒙古族是占新疆人口比重较大的一个民族,据2008年《新疆统计年鉴》,新疆蒙古族人口为17.7万多人,其居住形式为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分布和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及乌鲁木齐市等地。蒙古族和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新疆和平稳定的局面,促进了新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对新疆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从学术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而言,都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尤其是应该加强实地调研,以真正了解新疆蒙古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现状、他们对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尤其是民族政策的认识及这些政策的实施状况、蒙古族语言文化和宗教习俗在经济高速发展下的发展变化等,并据此促进政府相关工作的改进。

  然而,目前学术界对这一群体的关注较少,尤其缺乏有针对性的实地调研。所以,笔者针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两县(和静县、和硕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三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和乌鲁木齐市的蒙古族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作了实地调研。之所以选择以上地区作为调研点,理由是巴州的和静与和硕县是新疆蒙古族主要居住地之一,居住在巴音布鲁克草原的蒙古族牧民保持原生态的特色更为明显,选择此作为首选调研点具有代表性;选择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三县内的蒙古民族乡是出于考虑其农牧结合的生产、生活特色,在全疆蒙古族中具有代表性。所以,所选择的调研点尽量顾及不同类型的乡村以及城市蒙古族各阶层。通过调研发现,这些地区蒙古族的社会经济状况较以前相比,得到了相当大的改善,文化生活等日益丰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蒙古族的民族意识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强。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国家的某些政策并没有完全落实,如国家免征农业税和粮食直补还存在问题;政府公信力的缺失;医疗卫生还较落后;生存环境差、居住分散;发展中的资金困境;蒙古族的就业问题;尤其是伊犁州喀拉托海乡塔本布鲁克蒙古村部分村民因当地修建水库所遭遇到的困境等。

  另外一个尤其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随着蒙古族民族意识的增强,人们日益担心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会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逐渐消失,比如在双语教育的背景下,蒙古语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有日益消失的危险,等等。可以说,新疆蒙古族社会生活现状与思想状况是笔者调查的两大主题,民族教育尤其是民族语言的学习与使用是笔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研究目前新疆蒙古族农牧区社会经济的运行情况、文化教育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种研究对于人们了解新疆蒙古族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探求其今后的发展前景,就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此次调研项目由笔者独自承担并分两期完成。第一期调查,选取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乡、一所寄宿制学校,和硕县两个乡、两所学校,以及巴州蒙古族高级中学和和静县一中,笔者对这些分散在不同地区的调查点进行了一系列比较调查,调查对象有牧民、基层干部和学生及教师。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共发放问卷669份,收回有效问卷669份,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原始数据。实地调查从2006年8月中旬开始,到2006年10月30日结束,随后于12月7日到2007年1月30日完成645个基本数据的校对和录入,2007年2月至4月进行撰写,2007年6月30日完成初稿。第二期调查,将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三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的蒙古民族乡为作为调查点,进行调研,调查对象也有牧民、基层干部和学生及教师。此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716份,最终获得的有效样本为706份。具体实施的时间乌鲁木齐为2008年的8月份进行了为期14天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对伊犁州直属三县蒙古民族乡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时间为10月6日至11月7日。

  为保证本课题的研究质量,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两期调查均调查采用文献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科学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方式为主;

  (2)调查问卷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每一份问卷进行复查校正以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结论的科学性;

  (3)与所调查地区的牧民、学生、教师、基层干部进行了深度访谈以保证民情民意的代表性;

  (4)与当地德高望重的蒙古族人士和有关专家学者交流讨论,以确保分析和结论的合理性。

  本书共分为10章,通过实地田野调查及发放问卷等多种调查方法,对新疆蒙古族牧民生活质量变化的历史过程及现状进行评价和比较,客观认识新疆蒙古族牧民生活现状,探求新疆蒙古族牧民生活质量的发展前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加·奥其尔巴特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