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会议报道】疫情下的中国农民工就业状况与促进论坛:从稳就业到保就业

2020-07-04

 

人民网讯  为真实客观地了解农民工群体的就业现状,了解新冠疫情对今年农民工就业的影响。6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疫情下的农民工就业状况与促进论坛”通过在线方式举办。论坛结合调研的最新数据以及对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长期观察,提出农民工就业的促进策略,对疫情后就业保障和产业复苏提供了积极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春光表示,农民工就业是疫情当前迫切要解决的两大就业问题之一,从历史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就业的发展变化,虽然国家在政策上已经肯定了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合法地位,但仍然面临着结构性就业的问题,特别是疫情之后,农民工外出就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2019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课题组在长三角地区进行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研,依托新市民就业服务平台完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疫情期间又对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和复工情况进行了持续跟踪调查。王俊秀研究员发布调研初步结果发现,工价在疫情期间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虽然换工频繁、参与社会保障积极性不高,生活压力大是青年农民工的普遍生存状态,但疫情增加了农民工稳定工作的意愿。对农民工群体来说,从稳就业到保就业,是解决农民工短工化、真正实现城市融入的首要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陆铭教授分析疫情对农民工及各行业的冲击,坚信农民工市民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基于中国未来经济分布、人口空间分布等预测,从户籍制度改革、公共资源配置、宅基地盘活转化、建设用地的总量配置等方面,为农民工新市民化提供了系统性建议。

复旦大学褚荣伟教授主张真正回到农民工自身,深入分析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被动性和主动性,以及职业规划、工作选择、失业再就业等问题。要构建农民工个体的心理资本和人力资本,让他们对未来保有期望和渴望,最终实现福祉。

新市民研究院执行院长奚军以“新市民—金字塔底层的商业真相”为题,分析了新市民阶层的特点以及新市民经济的产业逻辑,并介绍了如何以找工作为入口,从社交、买房、买车、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商业手段,真正促进农民工新市民化。

嘉宾主题发言后,论坛还进行了产、学、研、商的圆桌讨论,针对农民工就业和城市融入问题进行讨论,回答了网友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