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息壤学者支持计划”第一期中期交流会在北京举办

2022-01-24

20221月,由万科公益基金会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沃启公益基金会联合主持的“息壤学者支持计划”第一期项目中期交流会在北京举办。10位受资助的青年学者报告了研究进展和研究发现,项目顾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王振耀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陈光金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社区研究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马伊里教授分别线下和线上参会,沃启基金会分享了社会组织在社区废弃物治理方面的典型案例,项目专家团队对学者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微信图片_20220120155336

 

 

 

生活废弃物的产生和处理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社会和经济问题,10位研究者的研究拓宽了生活废弃物的研究领域,从历史、文化、社会的角度回应了研究议题的复杂性,对于深入的学术研究和决策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

首先,生活废弃物与文化和文明密切相关,其产生与人们的认知、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密切相关,部分研究从日常生活变迁、生产方式的转换,以及食物、服装消费、浪费与丢弃等不同角度,分析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废弃物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改变何以对生活废弃物产生影响。

其次,生活废弃物的治理是在政府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部分研究聚焦于社会组织、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资本和城乡居民对于废弃物处理的回应与参与。特别是在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的背景下,部分研究针对政府治理与社区居民的自主性如何相互结合、共同促进更为善好的废弃物治理机制,提供了生动翔实的案例。

再次,从经济学的角度,废弃物是资源循环再利用的问题,一些学者的研究从市场介入生活废弃物的处理和循环再利用的角度,结合宏观与微观的视角,呈现了企业在生活废弃物的处理,特别是资源化再利用中的作用机制。

王振耀教授在致辞中对于息壤支持计划给予了肯定,并建议项目要关注本土经验、强调与实践和政策相结合,发挥项目团队的合力。陈光金研究员在报告评议中希望项目研究要有历史的眼光,观察到社会变化对废弃物的影响;要重视居民的主体性,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发产生的规则和机制;还要打破“理所当然”,对于“传统”经验进行再思考。

会议结束后,项目各方还通过讨论形成了以下共识:第一,推动有关生活废弃物的多视角和更加深入的研究,形成新的知识,对决策产生影响;第二,推动学术共同体的建设,持续优化社会科学对于环境社会问题的研究能力。正如“息壤学者支持计划”的名称所寓意,希望未来有更多青年学者加入这个平台,共建社科人文领域关注和推动“社区废弃物管理”议题的学术共同体。

附件一:“息壤学者支持计划”顾问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成员

陈光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马伊里

原上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现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社区研究会专家委员会成员

王振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

王晓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劼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陈阿江

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章诚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室主任

杜欢政

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责任教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副主任、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

刘源

万科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

付涛

北京沃启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附件二:“息壤学者支持计划”学者和项目信息

姓名

单位

内容

吴金芳

安徽师范大学

农作体系变迁视角下的农家生活垃圾堆肥史——基于巢湖流域的实地调查

宋红娟

云南大学

知识治理视域下云南民族地区垃圾问题研究

王利兵

广州大学

海滩垃圾及其治理的民族志研究——基于广东硇洲岛的田野调查

蒋培

浙江农林大学

社会资本重建视域下农民垃圾分类行为的研究

付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

农村垃圾治理的社会过程——对浙江省某村垃圾处理的过程和机制分析

郑华伟

南京农业大学

社会嵌入视角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户参与行为研究

李雪石

香港中文大学

基于食物体系理论和方法的食物浪费研究

肖培源

同济大学

废旧纺织品物质代谢规律与闭路循环再生产业模式建构研究

孙旭友

山东女子学院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虎哥模式的治理创新研究

钟兴菊

重庆大学

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的实践路径与政策组合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