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林论坛(2016)
会议日程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密云绿化基地)
10月17日(下午) 主持人:孙壮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 |||
时间 | 发言人 | 主题 | 点评人 |
13:30-14:00 | 艾云 | 国家政策执行的多重制度逻辑分析:以成都市2008-2015年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实践为案例 |
|
14:00-14:30 | 张劼颖
| 从“生物公民”到“环保公益”:环境行动中的知识生产与运动轨迹 | |
14:30-14:50 | 点评 | ||
14:50-15:20 | 符平 | 市场政体与产业优势——农业产业化地区差异形成的社会学研究 |
|
15:20-15:50 | 汪建华 | 包揽式政商关系、本地化用工与内地中小城市的劳工抗争 ——兼论当前劳工政治的区域差异 | |
15:50-16:10 | 点评 | ||
16:10-16:30 | 休息 | ||
16:30-17:00 | 邓燕华 | Over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过度政策执行》) |
|
17:00-17:30 |
施云卿
| 旧城更新何以持续:基层治理的多重逻辑——以B市T项目简易楼群搬迁腾退改造为例 | |
17:30-17:50 | 点评 | ||
15:50-18:20 | 集体讨论 |
10月18日(上午) 主持人:寇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 ||||
时间 | 发言人 | 主题 | 点评人 | |
8:30-9:00 | 张杨波 | 小产权房合法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
| |
9:00-9:30 | 王晶 | 城市住房租赁市场二元分割与居民租房支付能力研究 | ||
9:30-9:50 | 点评 | |||
9:50-10:10 | 休息 | |||
10:10-10:40 | 刘军强 |
Private Remedy of Medical Disputes: Reading the Landscape of Hospital Violence in Z City, China
|
| |
10:40-11:10 | 张琦 |
社会医疗保险公平性探讨——基于公共选择的视角
| ||
11:10-11:30 | 点评 | |||
11:30-12:00 | 集体讨论 | |||
10月18日(下午) 主持人:赵克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 ||||
13:30-14:00 | 黄晓春 | 多层级行政发包与城市基层治理转型 |
| |
14:00-14:30 | 梁晨 |
试探和博弈:权力让渡背景下社会组织的行动空间及其边界
| ||
14:30-14:50 | 点评 | |||
14:50-15:20 | 巫锡炜 |
婚姻推迟:一项年龄——时期——队列的分析
|
| |
15:20-15:50 | 杭苏红 |
性爱、家内位育与民族:潘光旦的家庭思想
| ||
15:50-16:10 |
点评
| |||
16:10-16:30 |
休息
| |||
16:30-17:00 | 李骏 |
中国的城市社会转型与阶层认同变迁:以1991-2013年的上海为例
|
| |
17:00-17:30 |
田丰
|
农民工经济社会地位及主观自评变化:2006-2015
| ||
17:30-17:50 | 点评 | |||
15:50-18:20 | 集体讨论 | |||
学者简介(按发言顺序排列)
艾云
1981年7月生,社会学博士。2011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德曼国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兼《社会发展研究》责任编辑。研究方向为组织与制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研究兴趣有国家治理与基层政府组织与行为、城市化与乡村制度变迁、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等。主持2013年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县域治理机制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社会发展研究》、《The China Quarterly》、《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s》等杂志发表论文数篇。
张劼颖
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研究领域是环境人类学、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生态学、废弃物研究。出版作品包括《废品生活:垃圾场上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合著),《中国高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垃圾治理困境》、《从“生物公民”到“环保公益”:一个基于案例的环保运动轨迹分析》等。
符平
1982年生于湖南桃江。2001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2010年获社会学博士学位。2007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私营企业主群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湖北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入选湖北省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哲学社会科学类)。曾为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系(2013-2014)、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10)。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劳工社会学。研究成果发表在《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国人口科学》、《社会》等刊,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出版著作两部。曾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5)、第六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2)等奖励多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等课题多项。
汪建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要研究领域:劳动关系、流动家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目前已出版专著1部,专著先后获得“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优秀专著奖(2015)”、“社科文献年度十大好书(2015)”、“2016社会学年度十大好书”等荣誉;合编论文集1部;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1篇。
邓燕华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主要致力于有关政治社会学、社会运动和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曾获两岸四地第一届思源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奖,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科研奖助项目。她著有专书《中国农村的环保抗争》,其文章见于The China Quarterly、The China Journal、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Moder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等。
施芸卿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 家庭与性别研究室 。研究兴趣:城市研究、家庭与性别研究、青年研究。工作及教育经历:
07/2007-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09/2009-07/2012,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
09/2004-07/2007,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获硕士学位
06/2000-07/2004,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
主持项目
2008-2012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们感”的建构:以维权群体为例》
2016年至今,主持国家社会看基金青年项目《旧城改造与基层治理》
发表成果
施芸卿,2015年5月,《再造城民:旧城改造与都市运动中的国家与个人》,社科文献出版社,29.1万字。
李春玲、施芸卿,2013,《境遇、态度与社会转型:80后青年的社会学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49.2万字。
施芸卿,2016,制造熟客:劳动过程中的情感经营——以女性美容师群体为例,《学术研究》第7期。
施芸卿,2014,增长与道义:城市开发的双重逻辑——以B市C城区“开发带危改”阶段为例,《社会学研究》第6期。
施芸卿,2013,“自我边界的‘选择性固化’:公民运动与国家-个人关系的重塑——以B市被拆迁居民集团行政诉讼为例”,《社会学研究》第2期。
施芸卿,2007,“机会空间的营造——以B市被拆迁居民集团行政诉讼为例”,《社会学研究》第2期。
张杨波
博士,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1981年生, 2003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8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硕博连读),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消费社会学,组织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理论(现代)和社会学方法论。曾在《国外社会科学》、《青年研究》、《学术研究》、《社会学家茶座》和《二十一世纪》(香港)上发表学术论文、书评随笔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荣获中国社会学会优秀成果奖,武汉大学十佳优秀教师。
王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6年,出版个人专著——《找回家庭:代际合作与老年精神健康研究》。2013至2014年,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访问学者,从事德国住房储蓄政策研究(Bausparkasse Act)。过去几年,主要关注农村养老保障、医疗筹资及住房筹资政策,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社会学研究》、《社会发展研究》、《河北学刊》、《浙江社会科学》等期刊。
刘军强
教育背景
2012—2013 哈佛大 公共卫生学院理学硕士(卫生政策)
2006—2009 香港中文大学 社会工作学系 哲学博士(社会福利)
2004—2006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法学硕士(社 会 学)
2000—2004 南开大学 法政学院社会学系 法学学士(社会工作)
任职交流经历
2013.09 至今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2013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学系 讲师、副教授
2009—2010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学系 富布莱特访问学者
奖励与荣誉
2012 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2012 中华医学会新星奖学奖 2009 富布莱特奖学金(2009-2010年度)
2012 中国社会学会最佳论文(一等奖)2014 中国管理学会优秀论文
著作
刘军强,2016, 《沙滩上的大厦:中国社会保险发展与治理的跟踪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期刊论文
1.程建新、刘军强、王军,2016,“人口流动、居住模式与中国地区间犯罪率差异”,《社会学研究》。
2.刘军强、刘凯、曾益,2015,“医疗费用持续增长机制:基于历史数据与田野资料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8期。
3.刘军强、谢延会,2015,“非常规任务、注意力分配与小组治理机制——基于A市的地方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研究(2002-2012)”,《政治学研究》,第6期。
4.刘军强、熊谋林、苏阳,2012,“经济增长时期的国民幸福感——基于CGSS数据的追踪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第12期。
5.刘军强,2012,“增长、福利与社会支出——关于社会政策的常识与反常识”,《社会学研究》第2期:126-148。
6.刘军强. 2011. “资源、激励与部门利益:中国社会保险征缴体制的纵贯研究(1999-2008)”,《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
7.刘军强. 2010. “社会政策发展的动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理论发展述评”,《社会学研究》,第4期。
8.刘军强. 2010. “中国如何实现全民医保?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2期。
9.刘军强. 2009. “激励结构与政府投入:从地方政府视角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公共行政评论》, 第2卷第6期。
英文:
10. Liu, J. Q., Liu, K. & Huang, Y., 2015, Transferring from the poor to the rich: examining the regressive redistribution in Chinese social insurance programm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SSCI, IF: 1.021)
11. Liu, K., Wu, Q. & Liu, J. Q., 2014,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participation on patients’ out-of-pocket payment in China: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Vol. 113: 95-103. (SCI & SSCI, IF: 2.89)
12. Liu, J. Q. & Tao CHEN, 2013, Sleeping Money: investigating the huge surpluses of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Vol. 13, No.3/4: 319-331. (SSCI, IF: 1.42)
13. Liu, J. Q., Xiong, M. L. & Su, Y., 2013, Perceived Happiness of Chinese People in the Era of Economic Growth: An Analysis with 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 Dat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34, no. 4: 20-37. (Translated from the Chinese version)
14. Liu, J. Q., 2011, Dynamics of Social Health Insurance Development: Examining 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Basic Health Insurance Coverage with Panel Data,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Vol. 73, no.4: 550-558. (SCI & SSCI, Impact Factor: 2.89, rank: 4/33)
张琦
经济学博士,副研究员,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同时担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MBA授课教师。1998-2002年,就读于苏州大学管理工程系,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3-2006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9-2013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个人学术兴趣偏向于经济思想史、政治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理论研究,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学,并从事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政策研究。200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以来,曾多次参与中央交办课题、社科基金重点课题、部委及地方政府委托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人民日报》、《比较》、《经济学动态》等报纸和期刊发表论文多篇,部分成果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多次转载;另已出版专著3部、译著4部、研究报告4部。
黄晓春
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先后获得本科(1998.9—2002.7)、硕士(2002.9—2005.7)、博士(2005.9—2008.7)学位,并于2008年7月留校任讲师、副教授(2011.3至今),目前为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上海首批高校智库“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秘书长。其间,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THE WALTER H. SHORENSTEIN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开展合作访问研究。
长期聚焦当代中国治理转型研究,尤其注重在社会结构快速分化、社会自主性逐步萌生,网络社会兴起的新背景下,城市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的实现路径和制度基础。近年来围绕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自主性生产机制、基层政府的技术治理运行机制等专题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科学学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梁晨
博士,1983年11月生于北京,汉族。2002年-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分别获得法学学士学位(社会学专业)和法学硕士学位(社会学专业),2011年-2014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社会学专业)。200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农村社会学、反贫困政策、社区建设与发展、社会组织等。
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机制与地方政府的角色”,《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农村中的有限个体化——以华北P县西水村为例”,《社会发展研究》,2014(3);“农村低保的基层实践逻辑——以武陵山区某村为例”,《贵州社会科学》,2013(10);“贫病循环:乡土社会伦理语境中的贫困再生产”,《人文杂志》,2012(6);“农民眼中疾病的分类及其‘仪式性治疗’”(合著),《社会科学》,2009(3)等。
巫锡炜
研究领域
人口社会学,婚姻与家庭,不平等与社会分层
教育经历
• 博士(社会学),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10年
• 硕士(社会学),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6年
• 学士(社会学),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03年
工作经历
• 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2014年至今
• 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2010-2014年
荣誉奖励
• 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5年
• 国家卫计委、中国人口学会第六届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二等奖,2014
主要论文
2015 Mu, Zheng and Xiwei Wu. 2015. Residential Concentration and Marital Behaviors of Muslim. Chinese.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1: 177-200.
2014 巫锡炜. 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变动趋势:队列视角的考察. 《人口研究》,第6期.
2014 Yang, Yang and Xiwei Wu. Chinese Residents' Demand for Outbound Travel: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9: 10, 1111-1126.
2013 巫锡炜、郭静、段成荣. 地区发展、经济机会、收入回报与省际人口流动. 《南方人口》,第6期.
2013 巫锡炜、甘雪芹. 中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准确性检验:总和修正惠普尔指数的应用. 《人口研究》,第1期.
2013 巫锡炜、肖珊珊. 地区差异与我国居民个体主观幸福感. 《青年研究》,第1期.
2011. 巫锡炜. 2011. 中国城镇家庭户收入和财产不平等:1995-2002. 《人口研究》,第6期:第12~25页.
2010 巫锡炜、郭志刚. 我国从妻居的时空分布:基于“五普”数据的研究. 《人口与经济》,第2期: 第11~19页.
2010 巫锡炜. 初婚初育史对育龄妇女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 《中国人口科学》,第1期:第36~45页.
2009 巫锡炜. 中国高龄老人残障发展轨迹的类型:组基发展建模的一个应用. 《人口研究》,第4期: 第54~67页.
2008 周皓、巫锡炜. 流动儿童的教育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人口研究》,第4期:第22~32页.
2006 郭志刚、巫锡炜. 泊松回归在生育率研究中的应用. 《中国人口科学》,第4期:第2~15页.
杭苏红
1988年3月生,社会学博士。201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婚姻与家庭、性别社会学与历史社会学。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妇女研究论丛》等杂志上发表过论文。
李 骏
研究领域: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学,劳动社会学
教育经历
• 博士(社会科学),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2012年
• 硕士(社会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5年
• 学士(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2002年
工作经历
• 副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3年至今
• 博士后,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2012-2013年
• 研究实习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05-2008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荣誉奖励
• 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
• 上海市“社科新人”,2014年。
• 上海市“浦江人才”,2014年。
• 上海市“曙光学者”,2014年。
• 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青年人才”,2014年。
• 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九届“张仲礼学术奖”,2013年。
• 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一、二等奖,2013/2015年。
• 上海市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一、二等奖,2014/2005年。
• 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2008年。(第二作者)
主要论文
2016 李骏,《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一个整合与比较分析》,《江海学刊》第3期。
2016 李骏,《中国高学历劳动者的教育匹配与收入回报》,《社会》第3期。
2016 李骏,《城乡出身与累积优势:对高学历劳动者的一项追踪研究》,《社会学研究》第2期。
2015 Jun Li. “Organization Size and Economic Stratification in Urban China: 1996-2006.” 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 2(17). (《社会学研究》英文版)
2015 Jun Li, Yanfeng Gu and Chuncen Zhang. “Hukou-based Stratification in Urban China’s Segmented Economy.”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47(2): 154-176.
2014 李骏,《组织规模与收入差异:1996-2006年的中国城镇社会》,《社会学研究》第5期。
2013 Jun Li. “Job Mobility in Postreform Urban China.”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45(4): 81-109.
2012 Jun Li and Hongbo Wang. “Home Ownership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Urban China.” 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 44(4): 58-81.
2012 李骏、吴晓刚,《收入不平等与公平分配:对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居民公平观的一项实证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3期。
2011 李骏、顾燕峰,《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分层》,《社会学研究》第2期。
2009 李骏,《住房产权与政治参与:中国城市的基层社区民主》,《社会学研究》第5期。
2008 Jun Li and Hanlong Lu. “Comparison of Residents’ Committees in Two Chinese Cities: Shanghai and Shenyang.”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9.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2007 卢汉龙、李骏,《中国城市居民委员会工作的比较研究:上海与沈阳》,《社会科学战线》第6期。
2006 李骏,《城市街区空间的组织特征: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2006 李骏,《真实社区生活中的国家-社会关系特征》,《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第3期。
2005 李骏,《和谐与稳定:社群的视野》,《人文杂志》第6期。
2005 卢汉龙、李骏,《社区建设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学习与实践》第11期。
2005 李骏、罗忆源,《转型中国的高等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田丰
1979年6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2001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目前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1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13年任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社会人口学、调查与统计方法、社会分层,青年和家庭研究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版权所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