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光明日报:2020年是青年加快人生赋能进程的年份

2021-01-12

 

  

  林红,80后青年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科研主攻方向为社会人类学视角下的环境、健康、族群相关议题,关注斜杠青年、数字游民、生态小农等新兴群体。已发表专著《姓与性:一部裕固族亲属制度的民族志》等,参与撰写《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等。 

  【观察者】 

  2020年,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学会了坚忍,学会了勇敢面对生活的意外和波折。积极的心态、扎实的行动,将让他们终身受益。

  “我2020年4月份跟男朋友分手,6月份又被网络诈骗了一笔钱,也是从6月开始,我辞职了,开始创业。那是一段非常暗淡的时间,我不断地反思,感觉自己走得太快了,需要慢下来,也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需要去抓住什么来建立安全感。”冬日午后的阳光好像顽皮的精灵在她眼底跳跃,挥洒出点点晶莹,在光洁的面庞上沁润出一层暖意,她忽而用一种饱含坚定的语调说:“成为一名全职的生命教练,就像一束阳光照进了我的生命,我感觉自己找到了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是的,在2020年,一位陕西姑娘在北京找到了自己生命中的那束阳光;也是在2020年,无数青年人开始以个体的方式探索更多人生可能性,由此构成一场青年人集体参与的社会性仪式。

  在这场以2020年为时间起点的宏大仪式中,青年人以“各显神通”的方式加快了自我赋能的人生进程,我们能从中读出青春的勇气与韧性:

  有人学会了新技能,找到了一种新的自我表达方式:“因为疫情,去年谈好的很多项目都黄了,我开始尝试一些新兴的方式,让自己保持一种工作的状态。做手工对我来说不仅是学习一种新技能,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放松和自我表达的方式。”

  有人开始创业,并通过互联网营销渠道实现技能变现,获得了职业自主性:“我去年做了一个线上课程,注册了一个工作室,跟微信合作,做线上音频,还在做一个播客。做这些事情很有意思,做什么,嘉宾是谁,都需要自己策划,那种成就反馈是可持续的。”

  有人选择从全职转为兼职,以获得一种心理赋能:“全职工作让我感觉没有一点喘息的机会,而兼职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我想要有一种自我掌控感。”

  有人改变了提升学历的路径,抓紧时间学习掌握知识:“去年申请了英国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硕士项目,因为疫情停了。回过头一想,或许在国内读个类似的学位会更好,毕竟对我来说,一个学位只是想让自己在这个领域的长期积累获得一种专业性的‘背书’,如果去国外,我现在做的事情就要中断,从长远的职业发展来说这不是我想要的。”

  还有人在工作之余自学,为获得一种专业自主性而努力:“我最近在学R语言,NVivo软件和SPSS都已经掌握了,这些都是常用的研究工具,我以后想朝独立研究上发展。”

  一位已经实现主职和副职融合的“斜杠青年”说:“似乎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你以前经历的各种冲突都会在自我层面实现整合,重建一个全新的自我,一个尚存无知但却无畏的自我。”或许,这就是青年自我赋能的人生过渡仪式的功能所在吧。自我赋能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青年面对和处理社会关系、实现自我良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重大影响之一是出现了“以我为中心”的社会,身处其中的个体获得了更多自由,从传统的社会形式和义务关系中解脱出来,可以自我选择、自我决策,但同时又被嵌入到新的社会结构中,并被要求在自己的生命进程中成为风险承担的主体。

  面对风险和挑战,有人选择否认,有人选择漠视,但当代青年人则以一种集体的规模选择了转型,通过个体化方式去探索各种路径的可能性,从而把风险转化为一种行动理性,为自己增强未来人生所需的韧性。2020年,无疑是见证这种青年转型的重要时间点。

  (作者:林红)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2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