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调整社会结构才能真正解决当前的发展难题
陆学艺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2期
2013-05-17

原文载于:《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2

 

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一样,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基本的结构。现代化的实现,不仅取决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现代化,而且取决于社会建设和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更取决于要形成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的现代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体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动。但是,由于没有适时进行社会体制改革,社会建设的投入也不足,使社会结构相对滞后,出现了经济和社会两大基本结构不契合、不匹配的状况。从理论上分析,这是当前中国诸多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根源。

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达到工业化的中期水平,但是,社会结构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这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结构性矛盾。据测算,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大约滞后于经济结构15年。现在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方面都滞后于经济结构。以城乡结构为例,2007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44.9%,这是工业化初期阶段的水平,而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城市化率应在60%以上。如不在近期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化步伐,我国要达到这一指标,以改革开放以来每年提高0.93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也需要16.2年。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既有经济因素、经济结构的制约,也有社会因素特别是社会结构滞后的制约。所以,单纯运用经济手段,已经不能完全奏效。在新阶段新形势下,要解决当前的发展难题,就必须进行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调整社会结构。提出扩大内需已经十多年,为什么总是扩不上去?用社会结构的理论分析,就是因为目前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不匹配。大量的耐用消费品生产出来了,但农民阶层、产业工人阶层仍占70%以上,他们应该有消费需求,但收入水平低,消费力很弱。中产阶层还未发育壮大起来。城市居民中虽然有一部分有购买能力,但因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健全,他们有钱也不敢花。所以,扩大内需,经济手段当然还要改善和加强,但也应该创新社会政策,调整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使中低收入人群真正富裕起来,同时,也要加强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内需市场才能真正逐步扩大起来。

现阶段调整社会结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加快城市化步伐,调整城乡结构;(2)规范劳动力市场,治理劳资关系,调整就业结构;(3)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结构;(4)加快中产阶层的培育,促进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其中,调整城乡结构是突破口。50多年来,设想让农民在农村搞工业化的各种办法都试过了,结果都不灵。各国经验都证明,搞工业化一定要搞城市化,最终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现在是打开城门,改革户籍、就业、社保等体制,把已经入城的农民工逐步变成真正的城市居民的时候了。新中国60年的经验证明,农民的每一次解放都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城市化这一政策真能实行,将是中国农民的第三次解放,社会结构调整将因之大大加快,内需不足、城乡差距扩大、治安案件居高不下等久拖不决的发展难题也会在一定意义上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