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陆学艺教授主要论文目录(1978—2001年)
2013-05-16

陆学艺教授主要论文:
1978年
1、关于加速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问题(1978、10、3)

1979年
2、部分调整农村所有制关系,有利于农业发展(1979、4、15)
3、当前农村形势和农业调整的几个问题(1979、9、30)
4、包产到户问题应当重新研究(1979、11)

1980年
5、要处理好农民问题(1980、4、20)
6、包产到户的由来和今后的发展(1980、11)

1981年
7、关于包产到户的几个问题(1981、1)
8、安徽包产到户后的新形势和新问题(1981、3)
9、解决城镇居民吃菜难的问题(1981、3)
10、农村政策问题的长期争论应该解决(1981、3)
11、包产到户的动向和应明确的一个问题(1981、4)
12、为什么说包产到户仍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1981、8)
13、农村包产到户后的发展形势
14、近两年德州地区农业发展的启示(1981、10)
15、包干到户将成为责任制的主要形式(1981、12)
16、中国农村市场正在兴起
17、农村市场向工交财贸战线的挑战(1981、12)
18、德州人民的喜悦和忧虑(1981、12)
19、 精干简政,减轻农民负担(1981、12)
20、  一个包干到户的家庭调查(1981、12)

1982年
21、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统包关系(1982、6)
22、 论正确处理统包关系,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2、8)

1983年
23、当前农村形势和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983、11)
1984年
24、关于棉花政策的若干问题(1984、1、31)
25、马克思主义的合作理论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4)
26、关于农村发展商品生产的几个问题(1984、4、26)
27、再论棉花政策问题(1984、11)

1985年
28、 农村政策的若干基本经验(1985、3)
29、 当前农村的形势和几个有关哲学问题的思考(1985、9)

1986年
30、农业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1986、5)
31、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关键(1986、10)
32、我国农村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和新政策(1986、12)

1987年
33、当前的农村形势和粮食问题(1987、12)

1988年
34、今年粮食减产后将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988、10)
35、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及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1988、12)

1989年
36、我国农业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1989年第二期《改革》)
37、如何突破农业徘徊,跨上两个新台阶(1989、4)
38、关于我国国情的报告(1989、6)
39、按价值规律办事,扭转农业徘徊的局面(1989、8)
40、社会学要重视研究当今农民问题(1989、9)
41、关于解决农业徘徊问题的几点意见(1989、10)

1990年
42、振兴农业是走出经济困境的一着活棋(1990、3)
43、90年代中国农业面临的任务与展望(1990第一期《现代中国经济》)
44、社会学研究所要继续做好补课工作(1990、3《在社会学研究所建所1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45、当前中国农村的形势和前景(1990、5)
46、农业丰收后要注意保护农民利益(1990、10)
47、当前农村社会分层研究的几个问题(1990、11)

1991年
48、40年来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教训(1991年第二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49、
 重新认识中国农民(1991、3《农民日报》)
50、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和农民生活质量(1991、7在日本神户召开的国际社会学大会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
51、现阶段农民分化问题研究(1991、10)

1992年
52、 农村发展的新阶段和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1992年第二期
《中国农村经济》)
53、中国社会学的重建与发展 (1992、3)
54、转型时期农民阶层的分化(1992第四期《中国社会科学》)
55、对我国现阶段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再认识(1992、8《要报》)
56、农业要警惕走扭秧歌的老路(1992、12《要报》)

1993年
57、中国农村现代化问题(1993、7在台北《中国现代化问题》
研讨会上的论文)
58、农村改革、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反弹琵琶和加快城市化进
程(1993第6期《农业经济问题》)

1994年
59、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中国农民的分化(1994、7在日本大
学学术年会上的论文)
60、当前的农村形势与农村持续发展的前景(1994第六期《云
南社会科学》)
61、粮食涨价是一个信号(1994、9《要报》)
62、社会学要加强应用研究(1994、9、15)
63、治理通胀必须调控粮食市场(1994、12《中国改革报》)

1995年
64、21世纪中国的社会结构——关于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1995
第一期《社会学研究》)
65、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1995第5期《教学与研究》)
66、关于苏南现代化的几个问题(1995、6《苏南现代化理论研
讨会》论文)
67、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1995、6、27《人民
日报》
68、《晋江模式与农村现代化》前言(1995、6、21)
69、私营企业发展的新阶段呼吁出台社会政策(1995、7)
70、靠中国农民养活中国(1995、7、12《中国土地报》)
71、要为形成新的粮食增长高峰准备条件(1995、11《要报》)

1996年
72、今年粮食大丰收,明年不要又掉下来(1996、10《要报》)
73、建立城镇住房新体制的基本思路(1996)

1997年
74、农村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1997、9、15在西安召
开的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年会上的开幕词)
75、农村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二)(1997、9、17中国农村
社会学会上的闭幕词)
76、对1997年粮食减产后的几点思考(1997、8《要报》)

1998年
7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结构(1998、3、31在香港树仁学
院举办《中国经济开放与社会结构变迁》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
78、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探析(1998、4)
79、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学(1998、4)
80、当代中国社会学家要实现三项历史任务(1998、5、26)
81、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小城镇建设(1998、10《中共中央
关于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辅导讲座
82、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决策——学习十五届三中全会文件精神
的体会(1998、11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演讲,后经敖
毅编辑整理,刊于1994第4期《政策》)

1999年
83、20年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  (1999年第1期《市长参考》)
84、调整社会结构,推进经济持续发展(1999年第3期《科学社会发展研究》)
85、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就与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入(1999年10月莫斯科《中俄经济学家学术研讨会》的论文)
86、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1999年11月)

2000年
87、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化与原因分析(2000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变迁中的华人社会》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
88、要加快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2000年1月在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

话)
89、《迈向21世纪的中国农村》一书的序言(2000年5月)
90、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2000年第4期《学海》)
91、学习《中国农村社会学》(2000年5月31日)
92、走出“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困境(2000年5期《读书》)
93、农村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 关于开展以发展小城镇为中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的建议(2000

年第6期《中国农村经济》)
94、中小企业情况分析(2000年8月14日)
95、要重视发挥本地专家的作用(2000年8月19日)
96、关于中国农民、农业、农村现状的几点思考(2000年10月6日)
97、减轻农民负担,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时候了(2000年10月9日)
98、《中国百村经济社会调查丛书》总序(2000年12月)

2001年
99、“农民真苦,农村真穷”(2001年第1期《读书》)
100、加快改革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2001年3月第九届人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提案)
101、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方一计(2001年3月第九届人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期间,于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

发言)
102、为农村基层干部说几句话(2001年第二期中央党校《党政干部论坛》)
103、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001年2月在香港理工大学的讲演)
104、当前县乡财政体制需要重新调整(2001年3月给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的建议信)
105、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2001年5月在新加坡大学学术会议上的论文)
106、真把户口放开了,会怎么样?(2001年7月中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三农问题研究》)
107、《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前言(2001年11月)
108、把保护耕地的权力交给农民(2001年12月10日《中国国土资源报》)
109、坚持市场取向,继续深化改革(2001年12月25日在江泽民同志召开的“三农”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稿)2002年
110、《燎原火种 — 1956年永嘉包产到户始末》的序言(2002年元旦)
111、同志、同学、老朋友(2002年1月)
112、调整城乡结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健康发展(2002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期间,于江

苏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113、关于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问题(2002年3月在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期间的提案)
114、当前中国社会形势分析(2002年6月14日)
1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指标难于经济指标(2002年11月15日《中国经济时报》)
116、关于召开一次中央全会讨论“三农”问题的建议(2002年12月5日和农业部原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联名向中

央写的建议信)2003年
11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全面进步(2003年第1期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8、中国私营经济、私营企业主阶层产生、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演变(2003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19、农业要进行第二次改革,进一步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对农民的束缚(2003年第6期〈农业经济导刊〉)
120、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本上治理(2003年第7期《特区理论与实践》)2004年
121、经济和社会要协调发展(2003年第8期《宏观经济研究》)
12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2003年11月)
123、关于解决当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几点意见(2003年11月3日在回良玉同志召开的粮食问题座谈会上的发

言稿)
124、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社会(《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125、对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几点意见(2004年2月3日在温家宝总理召开的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意见座谈会上

的发言)
126、“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前景(2004年第3期《当代中国史研究》)
127、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4年3月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干部班上的讲话)
128、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2004年5月8日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成立8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29、《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导言(2004年7月)
130、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开幕会上的欢迎词(2004年7月7日)
131、改革的目标是要实现城乡一体化(2004年9月17日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机遇和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北

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论文)2005年
132、调整城乡关系,解决农村、农民问题(200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