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发布

        2018-11-08
 
 

  

  2018年11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智媒云图、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以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江西省赣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玉福,智媒云图首席数据分析师王蕾,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副主任何凌南,人民论坛杂志社副主编孙墨笛发表讲话。本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俊秀发表主旨演讲“民众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的提升路径”。本书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满琪主持发布会。 

  《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社会心态蓝皮书课题组”年度研究成果《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的第七本。本年度社会心态蓝皮书战略合作单位是智媒云图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参与本书撰写的专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西南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专业调查机构。本书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与社会认同、空间与社会流动和社会心态及培育五大部分。 

  在社会认知部分,本书描述了民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自我归类对公平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受访者在“安全的生活环境”“社会安定有序”“法制”方面的获得感最强,且对未来这些方面的获得预期,以及这些方面获得感的重要性也较高。受访者对“民主”“公平”“满意的收入”当前获得体验和未来获得预期较低,对“满意的收入”“公平”“稳定的工作”以及“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综合评价较低。鉴于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三者间均存在着显著相关,本书提出了防范民众生活风险提高安全感、满足民众迫切需要提高获得感、不断积累获得感渐进提升幸福感的三种路径,以提升民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本书结果还显示:自我归类为弱势地位群体的受访者的公平感程度显著低于自我归类为优势地位群体的受访者。 

  在社会价值观与社会认同部分,本书考察了社会价值取向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两个方面。结果表明:“90后”青年个体和现实层面社会价值观并不对等,他们自身普遍认可集体主义、人文关怀和权利平等观念,但认为现实社会欠缺人文关怀和权利平等。六成以上受访者偏向物质主义价值,1/3以上受访者偏向后物质主义,“90后”群体、“新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更高。职业地位越高、个人收入越高、教育程度越高、主观社会阶层评价越高的个体,更倾向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受访者认为国家发展目标重点是物质主义目标,如发展经济和维持秩序,而建设人性化的社会、政府决策中的话语权等后物质主义的目标也逐渐受到受访者的重视。 

  在空间与社会流动部分,本书探讨了主观流动感知、关系流动性和迁移者生活满意度。结果显示:受访者的主观流动感知以短距离、向上流动为主,主观流动感知为向上流动、流动幅度越大时,受访者体验到更高的民生获得感,生活质量评价更好,也表现出更积极的社会心态。对于日益流动社会来说,追求和实现荣誉可以提升生活满意度。研究还发现不同城市网民性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在社会心态及培育部分,本书考察了港澳居民社会心态,并对如何建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供实践经验。结果表明,香港市民对“社会安全”维度的期望要高于“个人发展”维度,社会地位主观认知越高的群体对“社会安全”期望越高,比较压力感、安全感、幸福感和公平感几个指标,香港市民的压力感最高,安全感次之,幸福感和公平感处于中等水平。香港市民对中国内地现状与理想期待和基本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加强内地与港澳的交流接触能够有效促进内地居民对香港和澳门的客观评价。 

  蓝皮书指出,本次调查从经济压力、人际压力和社会环境压力切入测评公众的社会压力感。数据结果显示,住房、子女教育和物价是当前公众生活的主要压力来源。物价、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民生问题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是长久以来公众最关注的重点问题,各地租房价格飞涨给租客带来巨大生活压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公众的期盼,公众对民生问题的忧虑和关注直接体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蓝皮书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公众印象深刻的十件大事,排名依次为: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反腐败持续深化、川航英雄机组完成生死迫降、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第十七届博鳌亚洲论坛、中兴事件引发的热议、中美贸易谈判、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影视从业人员阴阳合同涉税问题、网约车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