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2016-01-15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王海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飞跃,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用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努力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杂志社、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联合主办的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于12月26—27日在哈尔滨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和期刊界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在开幕式上,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孙立军教授、《哲学研究》杂志社副主编鉴传今编审分别致辞,《求是》杂志社文化编辑部副主任李文阁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庆霞教授主持。 

  孙立军在致辞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互作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当代中国实践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最接中国地气的马克思主义。 

  鉴传今强调,我们国家经过改革开放,在经济社会层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我们的理论研究尚需继续深入。实践在发展,但理论的滞后对实践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因素。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的学术成就不容抹杀,但学术界依然要加强自身的反思。一是我们要摆脱对西方学术理论的路径过于依赖的现状,要围绕中国的问题展开学术反思,建构当代中国人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把理论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二是要清醒地看到,当代中国学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注度不够的问题。应该说,学界对于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等等,这样的词汇并不陌生,但问题在于,我们怎样才能真正深入到中国实践的根基之处,在理论的层面揭示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进而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和生命力。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与会学者将围绕“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转变”、“‘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国家意识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